4月14日 13:00,我院“传音学堂”大学生骨干培训第五讲于涿州校区阶梯教室五举行。清华大学历史系出站博士后、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易冬冬受邀主讲。本次课程由学员阎子涵主持。
易冬冬老师以“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为题开展本次讲座,他向学员们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系,进而阐述了美学的意义。并通过六个方面讲述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内容和价值取向:礼乐相济,以美化人与“以美治国”的统一;美善相乐,教化与娱乐统一;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合一;天地有节:中和之道,臻于化境;家国情怀,至美大公;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指出,中华美学精神最根本的旨趣在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并以此为本,追求以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国家秩序的建构;更重要的是中华美学精神同样有着家国天下的广远视野,其理想在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表示,新时代青年要涵容中华美学精神,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陶养高远的精神境界与品味,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理解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课程最后,易冬冬老师呼吁学员们坚持以“美”引领未来路,同时关注身边的“诗和远方”。
(主讲人:易冬冬,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出站博士后,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与思想史、中国美学史、当代青年审美文化与青年精神素养。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青年)“清中叶儒学新义理的哲学研究”;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近现代礼乐观变迁研究”;主持中央团校科研项目“仪式感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中的价值探究”。在《文艺研究》《孔子研究》《鹅湖月刊》(台湾)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安全工程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
2023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