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农村建设专项行动”的业务能力。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性的现场教学,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效促进我国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课程范例】新昌外婆坑:从“光棍第一村”到“江南民族村”的蜕变
外婆坑,位于新昌县镜岭镇,地处新昌、东阳、磐安三地交界处,距新昌县城45公里。20世纪90年代末,该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全村人均年收入仅96元,在浙江省贫困村中垫底。“八十炉灶四十光(棍),有女不嫁外婆坑;三餐吃着玉米羹,缺钱缺粮缺姑娘”,是当时外婆坑村的真实写照,被称为 “光棍第一村”。
一直以来,外婆坑村依托环境优势和古村风貌,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努力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乡村体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从“光棍第一村”到“江南民族村”的蜕变,穷山恶水的小山村发展成了绿水青山的样板村。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22万人(其中过夜人数2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244.8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3560元,旅游综合收入1200万元。2019年,外婆坑村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今年2月,外婆坑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1990年,在外做箍桶匠的林金仁被村民一致推选为外婆坑村村委主任(后为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立足岗位,扎扎实实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艰苦卓绝的创业道路。30年来,林金仁书记结合外婆坑村实际,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带领群众劈山造路;理清思路,找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务实进取、一心为民,一门心思扑在外婆坑村的发展上。外婆坑村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勇于担当、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领头雁”作用,带领和帮助群众走上致富小康路,林金仁书记因此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沿着“红色足迹、红色土楼、文化长廊、文化陈列馆、乡村记忆馆”探访美丽乡村的蜕变过程,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带头干,人民群众齐心干,这是外婆坑村脱贫致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