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党史】孙伟正:党的领导是中国工运事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贯穿着一部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史。尽管1840年以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及其运动风起云涌、前赴后继,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工会、政党组织及其活动。但历史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运事业才是中国工运事业的主体,并汇聚成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工运事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人民的最优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工运事业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及其运动要从自发走向自觉并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政党。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种新兴社会力量,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熏陶,增加了斗争经验,为本阶级由“自在”转变为“自为”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中,由于国民党已“不能领导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超过他的主观力量了”,因此,五四运动后不久,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领导革命运动的任务日益迫切。
1920年1月,一篇《劳动团体与政党》的报刊文章就呼吁“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同年3月,李大钊著文公开呼吁创建工人阶级政党。他指出:“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C派 (指共产主义派——引者注)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工人阶级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由此开始进入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并融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
二、中国共产党具备担负中国工人阶级历史重任的鲜明特质
血脉相联、不可分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精神武器、以中国工人阶级为物质基础,集中体现了两者血脉相连的特性。正如中共“二大”指出的“共产党也可说是一个人的头脑,全体工人便是人的身体。”此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并肩奋斗中,结下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彼此之间的天然纽带。
使命崇高、目光远大。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引领工人阶级前进,进而教育、引导和带领社会的其他阶级阶层共同前进,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革命彻底、方向坚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它既没有改良主义的阶级基础,又没有议会和平斗争的可能,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重压迫之下彻底的革命性。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在此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勇于并善于进行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实践中,从总体上与一切机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改良思潮划清了界限,避免了成为资产阶级思想附庸的可能,坚定而持续地保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核心力量和根本保证
从广义上看,党领导的工运事业与党的整体事业高度吻合。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初步实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解放使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实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使命;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主义改革开放,又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初步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生活解放使命。
从狭义上看,党领导的工运事业是党整体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与工业运动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党领导下的工运事业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中心工作,经历了从城市工人运动为中心到配合农村武装革命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在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阶段,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党领导的各级工会组织,掀起了城市工人运动的大潮,用胜利的事实说明了工人阶级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军和领导力量,也用血的教训验证了十月革命的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在农村为中心的革命阶段,党根据不同的革命形势制定了工人运动的不同策略方针,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敌占区采取“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工人斗争,积极配合以农村为主战场的武装斗争;在根据地和解放区采取“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参与人民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领导下的工运事业以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及其经济基础为中心工作,经历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变革,把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变为日益强大的工业国。建国70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超970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其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历史性的主力军作用。与此相应,工人阶级的角色定位实现了从对旧世界的革命者转变为新世界的建设者,职工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不断扩大,分别从1949年底的809万、300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3.91亿、2亿人。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民进城务工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呈现新气象,职工队伍结构增加了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总量已达2.82亿人。同时,工会组织不断完善,职工队伍素质大幅度提升,职工权益得到有效实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世界工运事业大变局下中国人民的最优选择
上世纪20年代,世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高潮迭起,孕育过许多自称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取得过不少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在这些工人阶级政党中,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只是其中毫不起眼的普通一员。然而,时至今朝,纵观这一百年来世界工人运动的潮起潮落,历经大浪淘沙,仍能健在于当今世界,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信担当和非凡业绩,代表本阶级引领本民族国家健康发展的,可谓寥寥无几、乏善可陈。有的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灰飞烟灭;有的一度辉煌、最终却亡党亡国,成为世界工运事业遭受大挫折、大变局的始作俑者;有的始乱终弃、奄奄待息,在波诡云谲的工人运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沦为资产阶级势力的棋子,用尽被弃;有的得过且过、领导乏力,在当今形形色色的工人运动或挟裹着工人运动的所谓“新社会运动”面前,难有作为。
放眼当今世界,在国际工运事业历经百年沧桑的大变局之下,中国共产党无意间成为工人阶级政党中最闪亮的明星政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工人阶级政党。历史已经证明,历经百年苦难辉煌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最优势的领导力量;历史也已经证明,经过百年浴血奋斗的中国共产党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两个先锋队”的使命称号;历史必将继续证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运事业将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挂) 孙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