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教学科研

公共教学部以 “科研赋能教学、创新驱动发展” 为核心导向,围绕体育、外语、美育三大领域,深耕教学改革实践与学术研究,形成 “教学实践出成果、学术研究强支撑” 的互促格局,既通过优质教学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又以扎实科研成果为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航,全面推动公共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

一、体育领域:教学实践与政策研究双向发力

(一)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秉持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教育理念,严格落实国家体育教育政策与教学规范,实现教学与竞赛双丰收:

教学实施: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结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设计课程,聚焦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助力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目标落地,切实提升生体质健康水平。

竞赛成绩:学校各体育代表队表现优异,累计斩获北京市级比赛前八名团体奖 71 项,获奖人次达 1216 人次;2017-2023 年连续七年荣获首都高等学校 “朝阳杯” 优胜奖,2018 年同步获得 “阳光杯” 优胜奖,连续三次获评北京市教委贯彻实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优秀学校,彰显体育教学实践成效。

(二)学术研究

紧扣国家体育教育政策与高校体育工作实际,以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实践:

政策与教学融合研究:深入解读《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等政策文件,围绕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理念,开展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等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体育教学优化,为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竞赛与训练研究:结合体育代表队竞赛优势,专项研究运动训练方法、高校体育竞赛组织管理模式,为代表队斩获 71 项市级团体奖、1216 人次获奖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持续获得市级优秀评价,实现 “实践成果 - 理论研究 - 实践优化” 的闭环。

二、外语领域:跨文化教学实践与语言研究深度融合

(一)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推进教学创新与竞赛参与,成果逐年突破:

教学改革:紧跟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创新采用 “任务教学法”“主题教学法”,将听说读写训练与西方文化导入深度融合 —— 通过创设西方交际情景、展现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哲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各层次学生认可。

竞赛成绩:近三年组织学生参与省部级英语学科竞赛,累计获奖 31 项(特等奖 4 项、一等奖 7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5 项、银奖 3 项、铜奖 9 项);2023 年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校内选拔赛组织超 500 人次参与 “外教社・词达人杯”“外研社﹒国才杯” 等 5 场省部级竞赛,斩获 49 项奖项(含 2 个特等奖),并在 “高教社杯” 大学生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短视频大赛中荣登榜首,为学校赢得首都高校声誉。

(二)学术研究

聚焦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痛点,开展针对性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课题研究:长期承担各级教学改革与学术课题,包括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院级重点项目、院级青年项目等,围绕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任务教学法”“主题教学法” 实践应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等关键问题展开探索,研究结论直接服务于课程调整与教学方法创新。

著作与教材:结合教学经验与研究成果,出版《英语学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拓展阅读教程》等著作与教材,填补大学英语拓展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空白,多部教材应用于日常教学,丰富教学资源体系。

论文发表:近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研究方向涵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语言测试与评估、跨文化教育等,部分论文因视角新颖、实践价值突出被学术期刊转载,在高校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形成一定影响力,为跨文化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三、美育领域:“课堂 + 实践” 教学与审美研究协同推进

(一)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以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为理念,构建 “课堂教学 + 实践活动” 一体化美育体系:

教学实施:依托教师书法、音乐、钢琴等专业背景,开设《书法》《世界音乐文化》《西方古典音乐赏析》《大学音乐欣赏》《多声部歌唱与节奏韵律》《钢琴》等课程,兼顾审美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夯实学生美育基础。

实践成果:指导学生参与 “北京市大学生书法大赛”“红五月” 合唱比赛等实践活动,以实践检验教学成效、提升学生艺术感知力与创新能力,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表现优异,切实践行 “以实践促美育发展” 的教育思路。

(二)学术研究

围绕美育课程建设与素养培育,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美育教学从 “知识传授” 向 “素养培育” 升级:

课程与教学研究:针对书法、音乐等美育课程特点,专项研究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设计、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培养路径,研究成果在北京市公共艺术课程说课活动中获奖,为《书法》《世界音乐文化》等课程的内容优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美育科研与项目立项:积极参与美育领域学术研究,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在北京市学校美育科研论文征集评选中获奖;同时多次成功申报各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涵盖中外优秀艺术文化传承、美育与立德教育融合等,推动美育教学与德育、创新教育深度结合,为学生实践活动获奖与综合素养提升奠定学术基础。

© 2025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教学部

北京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 45 号,100048

涿州校址: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东城坊镇,072750

京ICP备1704029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5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