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产业工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技术技能素质普遍提高,成长成才空间更加广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在广西,平陆运河企石枢纽输水廊道今天全部封顶,世界级运河雄姿渐显;在浙江,24个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工建设,推动产业加速向新;在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向竣工节点冲刺,预计下半年建成通车。这个春天,在一个个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现场,产业工人们正开足马力,他们用创新攻克技术壁垒,以毫米级精度打磨大国重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他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珂: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已走过了百年辉煌历程,进入新时代以来,在总书记的引领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次出台意见,高位部署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一大批产业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获得了国家荣誉称号、“七一勋章”等荣誉,正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得到了大力弘扬。让劳动教育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多青年学子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也让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匠心筑梦,技能报国。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国家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青年技能人才锻造行动,已经形成了20多项政策相互衔接的技能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亟需与此相适配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100家工匠学院数智化建设,在黑龙江省数字工匠学院,来自近百家企业的产业工人正针对工业机器人、多轴数控加工等前沿领域技术系统充电,奋力拥抱数字经济新赛道;实施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在清华大学,全国首批从一线产业工人中推选出的培育对象有了顶级老师,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院士和他们一起攻关行业企业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