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生活百科» 味精的危害

味精的危害

味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对于味精的危害,很多人都不了解。味精是现代人烹调美味的必需品,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不但失去调味意义,反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负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道菜中味精的含量不应超过0.5毫克,每人每日摄入味精量不应超过6,这样才能减少味精的危害。那么,味精对人体的危害都有哪些呢?摄入过多会使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升高,限制了人体利用钙和镁,可引起短期的头痛、心慌、恶心等症状,对人体的生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的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代谢作用下,转化成氨基酸。过量的谷氨酸钠对人体,尤其是婴幼儿发育有不良影响,它可与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生成不能被机体利用的谷氨酸锌,并随小便排出体外。 味精吸湿性强,易溶于水,即是溶于3000倍的水中,也仍能显出鲜味。摄取过量可能导致胃癌和内其它人类内脏疾病。味精的危害主要有:
    1.抑制神经:在味精中其主要的成分是谷氨酸钠,味精进入人体后在消化的过程中,还会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后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如果一次性味精摄取量过多的话,就会干扰神经系统的自然规律。除此之外,如果患者的体质比较敏感的话,还有可能会导致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情况,如果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诱发出现焦躁、心慌意乱的症状。
  2.妨碍骨骼发育:专家建议,对味精的摄取量一定要严格的控制,特别是对于小儿来说对味精的摄入量更是要严格的控制数量。因为/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从而妨碍骨骼发育,这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并且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幼小的小老鼠、小鸡受味精的伤害最严重,会破坏脑神经和视神经。因此家中有小儿的父母要注意,在烹制食物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控制味精的放入,以免危害儿童的大脑以及智力的发育。
  3.缺锌: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味精的危害,如果让孩子过量的摄取味精,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同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特别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时就会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最终导致人体出现缺锌的情况。锌对人体来说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
   4.高血压:吃多了味精,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量摄入可导致高血压,60岁以上的人的钠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患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多吃味精还容易得风湿病、老年痴呆、心脏病、癌症等。可以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有味精的一份功劳,这是由于在味精中含有大量的钠,如果体内钠的含量过高钾的含量势必就会偏低,这就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不知你是否有发现,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就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因为味精不咸,所以很容易食用过量而察觉不到。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味精的危害非常多,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小孩,都有着本质的伤害。因此在日常生活重要特别的注意,减少味精的摄入量是养生保健的基础。
    当味精食用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本对钙、镁、铜等必须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本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另外,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烧菜、做汤应少放或不放味精,这样既可以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也有益于健康。这里介绍一下味精的使用禁忌:
    一忌高温使用。烹调菜肴时,如果在菜肴温度很高的时投入味精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使味精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非但不能起到调味作用,反而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对人体健康不利。科学实验证明,在70 90 的温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话,味精投放应在勾芡之前。根据高温不应放味精这个道理可以得知,您在上浆挂糊时也不必加味精。
    二忌低温使用。温度低时味精不易溶解。如果您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鲜时,可以把味精用温开水化开,晾凉后浇在凉菜上。
    三忌用于碱性食物。在碱性溶液中,味精会起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所以烹制碱性食物时,不要放味精。如干鱿鱼是用碱水发制的,就不能加味精。
    四忌用于酸性食物。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五忌用于甜口菜肴。凡是甜口菜肴如冰糖莲子番茄虾仁都不应加味精。甜菜放味精非常难吃,既破坏了鲜味,又破坏了甜味。
    六忌投放过量。过量的味精会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使用味精并非多多益善。
    七忌用炒鸡蛋。鸡蛋本身含有许多谷氨酸,炒鸡蛋时一般都要放一些盐,而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经加热后,谷氨酸与氯化钠这两种物质会产生新的物质——谷氨酸钠,即味精的主要成份,使鸡蛋呈现很纯正的鲜味。炒鸡蛋加味精如同画蛇添足,加多了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