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社会实践» 暑期实践说——走近身边的白衣天使

暑期实践说——走近身边的白衣天使

  

  2019年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应对疫情,中国民族未曾后退,中华儿女正在砥砺前行。无数逆行者挺身而出,坚守在岗位的一线。其中,医务人员以自己的力量争分夺秒的挽救生命,用最炽热的心灵和最坚定的目光,凝聚成一股暖流,温暖了神州大地。由于广大一线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竭力抗击了肆虐的新冠肺炎。我们看到了广大一线医务人员为抗击疫情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到医务人员对解决疫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为了推广劳动教育,提高团队成员对疫情期间以医务人员为代表的劳动者的了解,争做崇劳青年,李小雨和刘玲组成“走近劳动者”暑期实践队,深入基层,以身边的医务人员为榜样,发现医务人员身上的不平凡的劳动精神,感悟劳动情怀,鼓舞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者,深刻认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并将劳动精神付诸实践。

  

                

  

  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走近劳动者”暑期实践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于2020年8月11日至8日20日,展开为期10天的实践活动。为保障各成员的安全,团队成员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具体的安排,活动步骤大致为:首先,确定实践主题和采访调研对象。其次,团队成员在各自家乡进行采访调研活动。最后,团队成员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月12日,李小雨和刘玲通过线上方式成立实践队,围绕“推广劳动教育,争做崇劳青年”这一主题,报名参与“我身边的劳动者”这一专项计划,在各自家乡进行调研,远程在线组织讨论、凝练内容、形成成果。

  7月13日,团队成员对“我身边的劳动者”采访调研行动进行深入讨论。面对五大实践专题,小组经过多次协商讨论,考虑各方面因素,最后团队以“推广劳动教育,争做崇劳青年”作为暑期社会实践主题。

  7月14日,“走近劳动者”暑期实践队与文化传播学院何永波老师取得联系,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经过沟通,“走近劳动者”团队实践活动获得老师的支持和认可。何老师指出,“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对青年劳动者在疫情期间仍旧坚持劳动的调查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得团队深刻认识到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何老师作为指导老师,还对团队实践提出重要意见,使团队成员进一步明确实践目标和方向,制定具体的实践计划。

  7月24日,“走近劳动者”暑期实践队就采访调研对象问题展开讨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的张仲景有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医者仁心,医生们就像是长明灯一般,默默的守候着这世间的人们,他们的贡献不可小觑。自2019年年底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医生们一直在竭尽全力的挽救着每一个生命。

    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他们值得被了解、被认识、被尊重。正是广大一线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缓解了疫情的爆发。人们开始纷纷致敬医生,歌颂医务人员的伟大精神,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因此,7月24日,“走近劳动者”暑期实践队深入讨论疫情期间表现突出的各个行业的劳动者,最终确定采访调研对象为医务人员。

  

                                                                 

  

  8月11日,“走近劳动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各成员到各自所在家乡的医院进行采访调研。首先,实践团队成员利用各种有效途径,积极与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联系并成功取得回函,为后期采访和调查等工作做好准备,保证了我们活动的可行性。

  其次,团队成员开始采访各自所在实践地点的医务人员。实践队成员积极深入到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一线医务人员沟通交流,了解一线医务人员的生活,聆听广大医务人员的心声。

  

                                                                  

  

  “走进劳动者”暑期实践队队长李小雨于 2020年8月11日至2020年8月20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展开实践。

  8月14日,李小雨通过运用访问调查法,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希望通过了解医护工作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当中的劳动因素等具体情况,来进一步了解医护工作者们,了解他们背后的付出与艰辛。

  

             

  

  另外,李小雨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法这两种调研方法在河南省郑州市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调研,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医护工作者们的奉献精神,并对医护工作者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个人建议,希望能够对于医护工作者们有所助益。

  

                                                                       

  

  8月16日下午,“走近劳动者”暑期实践队成员刘玲到达无为市人民医院,采访发热部门的李医生。“请问李医生,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有哪些困难?遇见困难时,您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呢?”李医生回答道:“刚开始的时候是会有很多困难,连骨科医生都在一线,很多物资都跟不上。尤其在疫情刚爆发时,物资急缺。但是在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帮助下,很多问题都慢慢解决了。”

  

                                                                 

  

  当刘玲问李医生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时,李医生说:“抗疫期间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很大,白班、夜班轮回。很多医生累了也没时间休息,实在坚持不下去就只能躺在地上眯一会儿。尤其在抗疫一线,有医生由于过度劳累而猝死。”听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医务人员为了抗击疫情默默扛下了多大的压力,原来抗击疫情是极具危险性的工作。

  

                                                                   

  

  通过调研,“走近劳动者”暑期实践队成员深深地感受到,在抗击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医生是救治病患的主力军。医生们救死扶伤,于千钧一发之际挽救垂危的生命,可谓有力挽狂澜之举。疫情期间,医生们不仅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救治人民,还可以从心理上帮助病人,令病人恢复乐观心态。此外,医生们所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令全社会为之动容,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和精神楷模。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那么多甘于奉献的医生,前仆后继地奔赴治病救人的一线现场,挽救了成千上万个生命,令人肃然起敬。

  

  另一方面,护士在抗击疫情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劳动者群体。首先,护士是医疗群体中的重要力量,护理人员在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无论是从患者接诊还是到隔离病区的治疗,护理工作者们是冲在最前面的。尤其是在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中,一半以上都是护士。其次,护士的工作风险性最高。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长,一个病人在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约有90%是与护士配合完成的。再次,护士的工作极为繁重。护士们需要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而且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表情亲切、说话温和,对病患体贴入微、主动热情,工作耐心细致。由此可见,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十分艰辛与不易,他们的工作也在社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还意识到了医生这个职业中的一些问题。医生们的劳动强度过大,休息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当前我国现行的诸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对于医护工作者的保护并不十分明晰。团队成员希望在本次疫情结束之后,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重视此事情,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由于护理行业发展的比较晚,人们对于护士这一职业的认知普遍还停留在“医生的助手”这一浅薄的认知层面上。部分人可能仍然存在着对护理行业的工作人员不够重视,不够尊重护理工作者,甚至有性别歧视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护士们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的最终成果,不论是男性护士还是女性护士,他们都会细心照料患者,对病患都十分负责,所以他们对患者恢复健康都至关重要。因此,团队成员真诚地呼吁大家,尊重护士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们!

  但最重要的是,“走进劳动者”暑期实践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医护工作者们背后的辛苦与付出,对于医护工作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于医护工作者们的崇敬也跃然于纸上,展现在本次的调研报告当中。这次社会实践意义非常,通过采访调研充分了解我们身边的医务人员,认识到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艰辛与不易。每一位一线医务人员,都用生命履行着自己的医学信仰。他们迎难而上,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正是他们勇敢地逆行而上,辛劳地守护每一位患者,才换来疫情的好转。

  医务人员英勇无畏地负重前行,让我们深刻领悟新时代劳动精神,感悟新时代劳动者的劳动情怀。因此,“走近劳动者”暑期社会实践队成员想向这些医护工作者们道一声:“我身边的劳动者们,你们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