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各部门、学生会、各系(院)团总支、团支部: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建带团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履行四项基本职能,以学习促建设,以服务促发展,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推动“三个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1、紧紧抓住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要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团日、知识竞赛、红歌会、社会实践等方式,切实加强团员青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完善共青团宣传网络平台,努力形成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氛围。运用共青团网站、团讯、广播站和《创想青春》等团属媒体引导青年,提升影响力,扩大覆盖群体。及时了解掌握青年思想动态,密切关注和正确引导青年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切实增强青年思想引导的实效。
二、坚持党建带团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3、坚持党建带团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启动“创先争优 青年先锋”青春点将台主题活动,结合各系(院)实际情况,开展青年榜样面对面、才艺展示、技能竞赛、学习交流会等活动,利用团属媒体,搭建青春舞台,展示青春风采。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加强各类典型的宣传,影响和带动青年立足校园、创先争优,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深入,使创先争优成为广大青年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导向。
4、巩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扩大团组织覆盖面,注重青年参与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大力支持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着力解决团组织建设和工作中存在的“组织活力”问题,对于具有示范意义的活动给予重点支持。
三、搭建青年发展平台,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5、加强与就业指导中心的合作,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深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工作,打造青年发展平台,营造青年发展良好氛围。建立团组织“推优荐才”机制,积极推荐优秀青年参加北京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英才学校。做好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青年榜样的评选表彰工作,促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6、善于倾听青年心声,切实维护青年权益,及时收集青年舆情信息,积极维护校园稳定。切实关心青年学习生活,协助后勤等部门,做好服务工作。与外事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团组织优势,加强与国际青年的活动交流,拓宽青年国际视野,丰富和促进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四、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
7、加大志愿者组织建设力度,完善院、系志愿者组织网络体系。弘扬志愿服务理念,积极拓展志愿服务范围,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充分发挥优秀志愿者骨干作用,推动基层志愿者工作深入开展,形成涵盖城市站点服务、社区服务、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8、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常效机制,形成长期有效帮扶。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与东城团区委密切合作,着力打造“阳光成长”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与甘家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继续开展“海淀义工为贫困家庭子女助学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
五、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
9、加强团校建设,构建院、系、团支部三级培训的工作格局,通过学习培训、民主生活会、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强化团学干部、大学生骨干等群体的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深化团学干部的成长观、事业观和大局观教育,不断锤炼良好作风。保持团干部与普通青年的密切联系,夯实群众基础。
10、建立完善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团委委员会建设,按照学生会、学生社团“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加大对团学工作的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团总支、团支部的作用,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共青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委员会
201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