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傣族舞
在这个柔情的春天,昭华舞蹈团与傣族舞相遇了,花火之间,我们看到了她们灵动的身影。
昭华舞蹈团的同学们正在学习傣族舞基本的手位与步伐组合。同一个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就有不同的美感或意境。在疫情期间,昭华舞蹈团以老师线上教学,同学线下集体学习的形式进行艺术公选课的学习。
走进傣族舞
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祭祀性舞蹈、武术性舞蹈等类别。傣族的居地大多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接壤,傣族人民善于吸收来自四方的文化精华,并能融于本民族古老的文化中,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傣族舞蹈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傣族舞属于内向性强、柔健相合、韧劲突出的舞蹈,而艺人们跳,始终能“喷射”出浓浓的民族味,他们无论怎样变化,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这恰恰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傣族舞的代表舞种就是孔雀舞,其起源主要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生态环境这三个因素有关。表演时,舞者头载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演。在其产生后的近千年中被用来庆祝盛大的民间节日和佛会的祭祀,是一种仪式性的宗教舞,表达了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展现了傣族人民的优良品质以及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
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转型后,孔雀舞的现代形式中,以杨丽萍创作并表演的《雀之灵》《雀之恋》为代表。现今舞蹈界流行的“孔雀舞”跳法,是吸纳了传统孔雀舞特色的现代舞蹈。
而《雀之灵》中的表演者杨丽萍,从事舞蹈艺术50多年,以“孔雀舞”闻名,并创作了多部大型舞台作品并且在舞蹈人才培养方面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傣族舞历经岁月变迁,仍以其婀娜的舞姿让人流连,以变幻的动作和节奏勾勒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古有洛神“惊鸿一瞥”,随舞姿而动的,是衣裙的褶皱,是千古观者的心弦,亦是离合悲欢,是悠然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