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五四献礼:用读书引领青年服务青年
作者: 更新时间:2016-05-04
群团组织只有保持和增强先进性,才能以先进引领后进,以文明进步代替蒙昧落后,以真善美抑制假恶丑,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人民出版社团委自2010年组建以来,始终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民出版社团委作为一个基层团组织,既根植于出版的沃土,又肩负着共青团的使命,因此,我们从组建之初,就确定了围绕出版大局、服务青年成长的工作思路,把围绕出版和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两翼,融合发展、齐头并进。
五年来,人民出版社团委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书香行动”——向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推荐好书,五年推荐图书500余种,捐赠图书千万码洋;二是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2012年成立了人民出版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形成了“爱·分享”助残、“青春伴夕阳”助老,读书会等志愿服务品牌,由于志愿服务的特别贡献,我社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首都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三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用两年的时间组建了五个团支部、一个团总支,让共青团组织覆盖更多青年。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是服从和服务于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这一目标。然而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是如何体现或者说实现的呢?就是引领青年,并且在引领青年中服务青年。
我们都知道出版社是生产图书的地方,当然也不仅仅是生产,还包含着营销。出书、荐书、售书、评书作为整个出版工程链条上不可缺乏的重要环节,哪个薄弱了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以前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的批判性阐释,认为不管是消费、分配还是交换,都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而绝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因此,为人民出版好书与让人民读上好书应该是同等重要的。然而就目前的出版行业来看,为人民出版好书与让人民读上好书中间有一条很长的路,甚至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一条不深不浅的沟,如何跨越?
新闻记者出身的我,2008年调入人民出版社,也正式走进出版行业。但是对出版行业的真正思考,是在我做了两年多图书编辑、走上久违的共青团工作岗位以后开始的。
目前全国有58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40多万种。早在2012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图书市场,占据全球图书市场12%的份额。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2015年我国国民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在全国12.9亿的手机用户中手机网民达5.27亿,2014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了50%。这些数据可以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阅读”时代。那么,作为世界第二大图书市场的中国在纸质阅读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重大差距,说明了什么?已经进入“全民阅读”时代的中国为什么依然连续三年把“倡导全民阅读”写进“两会”报告?数字阅读量的提升和纸质阅读量的减少到底给我国国民整体阅读水平带来了什么影响?阅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什么?在这些宏观的甚至关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问题面前,我,一个编辑记者出身的共青团干部怎么作为呢?
怀着这个使命感与责任感,我上路了。在了解到广大青年干部想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书,读什么版本的、读哪个出版社的书,怎么读书,到哪里购书方便快捷实惠等诸多问题以后,充分发挥出版社的优势,经过精心策划筹备,2011年3月,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原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的指导下,人民出版社团委启动了“书香行动——向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推荐好书”活动。5年来,我们每年制作一本精品书目,推荐新书、好书百余种;制作书香卡,为机关单位及个人购书提供优惠;通过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活动向基层捐赠图书,达千万码洋。“书香行动”在广大机关青年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每年春天我们把飘荡着墨香的图书送到广大青年手里时,我是无比幸福的。但是,他们读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是不是需要面对面交流?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做线下活动,类似于讲座、沙龙、研讨会?可是这些形式似乎不太能引起广大青年的兴趣。作者怎么请?场地怎么解决?有人愿意来吗?费用怎么办?这些问题也困扰着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参加公益活动,偶遇原中央国团工委办公室主任宋文广先生。我们面对面吃盒饭、聊天,我说想做线下读书活动,那就叫读书会吧,公大读书会——取天下为公、大道直行之意……你一言我一语,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上班后,我就向主管社领导于青副总编、社长黄书元先生汇报,写章程、建微信群、邀请书友,组织社里团员青年选好书、请作者、联系场地……2014年8月15日,第一期读书会“再见甲午”在人民出版社拉开帷幕,70多位来自各个领域主要是党政机关的青年干部参加了读书会。
从那时起,周末、晚上,社青年志愿者们奔赴北京各大单位、机构举办读书会。艰辛难于言表、感动难于言表,在多少个我觉得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是一个个、一群群坚定的读书人支撑着我走到今天。
如今,读书会作为这个时代独特而炫目的文化景观正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人民出版社团委以“读书”为引擎的创新性、先进性工作也得到了社党委的支持和鼓励。2015年5月4日,人民出版社社委会决定成立读书会办公室,也叫数字阅读部,为处级内设机构。我从党群工作部副主任的岗位调到读书会办公室主持工作,负责读书会全面工作。
目前读书会有两块工作,一是运维线上平台:人民出版社读书会(rmcbsdsh)公众号和读书会社交平台(www.dushuhui423.com),二是开展线下活动。线上平台是以读书会社交平台(www.dushuhui423.com)、微信公众号(rmcbsdsh)和手机移动客户端(即将开发)为载体,以全国各大出版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等为主体,内容突出“读书会”和“活动”两大特色。自2015年8月26日上线以来,历经40余次的迭代更新,入驻名家、团体、出版社、兴趣读书会千余家,发布话题讨论、报名、投票、各类文章和音频、视频资源5000余条,发布新书1000余种。截至2016年4月13日,总注册人数达11.44万人,访问量达61.5万人次。特别是“好好学习”专栏,为广大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学习家园。
线下活动以读书会、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截至2016年4月,已举办39期读书会、1次观影、5次公益活动、2次调研,分别在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建立分会,成为北京市加强区域化党团建设的典型案例。读书会自举办以来,推荐图书百余部,所邀请嘉宾(图书作者)、特邀央视央广主持人、举办场地、志愿者、媒体记者均是公益赞助,先后走进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科院、首都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老舍茶馆等机构,在福建、辽宁、陕西、浙江、重庆、四川等地建立各地分会,走进福建建阳、浙江宁波、陕西延安等地,举办了第一期面向全国的培训班,发起筹备成立全国读书会联盟等。如今,读书会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读书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2015年12月,“读书会”项目从全国550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也是中直系统唯一获得金奖的志愿服务项目。
读书会快两岁了,说到她存在的意义有很多:比如,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优势,创造了“互联网+社交阅读”的新模式与新理念,实现编者、作者、读者三者面对面沟通,实现交流、交际、交易三者零距离融通;比如,秉持“读好书•做好事”理念,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我们通过好书,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汇聚中国好力量;比如,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线上阅读和线下交流的O2O模式,成为图书宣传推广的新模式和图书销售的新引擎。这必将引起整个中国出版行业的变革,成为中国图书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声。用我们打造的“读书会”作为一个小小的杠杆,以“为人民出版好书、让人民读上好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支点,就可以撬动整个出版行业,使出版行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生产总过程成为一个完美链条。
亲历了读书会的诞生与发展,我有几点感受:一是读书会是从共青团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虽然目前还是一枝嫩绿的小芽,但是没有共青团丰沛的土壤,就没有她的诞生;二是共青团工作只有与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特别是优势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才能获得发展的源动力;三是共青团工作只有放眼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才能大有作为;四是共青团工作要把思想引领放在首位,服务青年首先是引领青年,在引领青年中服务青年。要引导不是迎合,要有健康取向、明确方向和正确导向。
“沐浴阳光,我们走到一起,春的呼唤,春的活力,春的气息”,每每吟唱这首歌曲,心中就充满力量。“读书会”根植于共青团这片沃土,服务于广大团员青年。我们沐浴着阳光与书香,拥抱着春光与希望,这便是我们的理想王国和中国梦最美的景像。为了这个,我们同心逐梦、一起读书吧!

我们都知道出版社是生产图书的地方,当然也不仅仅是生产,还包含着营销。出书、荐书、售书、评书作为整个出版工程链条上不可缺乏的重要环节,哪个薄弱了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以前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进行的批判性阐释,认为不管是消费、分配还是交换,都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内在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而绝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因此,为人民出版好书与让人民读上好书应该是同等重要的。然而就目前的出版行业来看,为人民出版好书与让人民读上好书中间有一条很长的路,甚至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一条不深不浅的沟,如何跨越?
新闻记者出身的我,2008年调入人民出版社,也正式走进出版行业。但是对出版行业的真正思考,是在我做了两年多图书编辑、走上久违的共青团工作岗位以后开始的。
目前全国有58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40多万种。早在2012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图书市场,占据全球图书市场12%的份额。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2015年我国国民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在全国12.9亿的手机用户中手机网民达5.27亿,2014年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了50%。这些数据可以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阅读”时代。那么,作为世界第二大图书市场的中国在纸质阅读水平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重大差距,说明了什么?已经进入“全民阅读”时代的中国为什么依然连续三年把“倡导全民阅读”写进“两会”报告?数字阅读量的提升和纸质阅读量的减少到底给我国国民整体阅读水平带来了什么影响?阅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什么?在这些宏观的甚至关于国家战略发展的问题面前,我,一个编辑记者出身的共青团干部怎么作为呢?
怀着这个使命感与责任感,我上路了。在了解到广大青年干部想读书却不知道读什么书,读什么版本的、读哪个出版社的书,怎么读书,到哪里购书方便快捷实惠等诸多问题以后,充分发挥出版社的优势,经过精心策划筹备,2011年3月,在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原新闻出版总署机关党委的指导下,人民出版社团委启动了“书香行动——向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推荐好书”活动。5年来,我们每年制作一本精品书目,推荐新书、好书百余种;制作书香卡,为机关单位及个人购书提供优惠;通过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实践活动向基层捐赠图书,达千万码洋。“书香行动”在广大机关青年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每年春天我们把飘荡着墨香的图书送到广大青年手里时,我是无比幸福的。但是,他们读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是不是需要面对面交流?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做线下活动,类似于讲座、沙龙、研讨会?可是这些形式似乎不太能引起广大青年的兴趣。作者怎么请?场地怎么解决?有人愿意来吗?费用怎么办?这些问题也困扰着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参加公益活动,偶遇原中央国团工委办公室主任宋文广先生。我们面对面吃盒饭、聊天,我说想做线下读书活动,那就叫读书会吧,公大读书会——取天下为公、大道直行之意……你一言我一语,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上班后,我就向主管社领导于青副总编、社长黄书元先生汇报,写章程、建微信群、邀请书友,组织社里团员青年选好书、请作者、联系场地……2014年8月15日,第一期读书会“再见甲午”在人民出版社拉开帷幕,70多位来自各个领域主要是党政机关的青年干部参加了读书会。
从那时起,周末、晚上,社青年志愿者们奔赴北京各大单位、机构举办读书会。艰辛难于言表、感动难于言表,在多少个我觉得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是一个个、一群群坚定的读书人支撑着我走到今天。

目前读书会有两块工作,一是运维线上平台:人民出版社读书会(rmcbsdsh)公众号和读书会社交平台(www.dushuhui423.com),二是开展线下活动。线上平台是以读书会社交平台(www.dushuhui423.com)、微信公众号(rmcbsdsh)和手机移动客户端(即将开发)为载体,以全国各大出版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等为主体,内容突出“读书会”和“活动”两大特色。自2015年8月26日上线以来,历经40余次的迭代更新,入驻名家、团体、出版社、兴趣读书会千余家,发布话题讨论、报名、投票、各类文章和音频、视频资源5000余条,发布新书1000余种。截至2016年4月13日,总注册人数达11.44万人,访问量达61.5万人次。特别是“好好学习”专栏,为广大读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学习家园。
线下活动以读书会、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截至2016年4月,已举办39期读书会、1次观影、5次公益活动、2次调研,分别在北京市西城区、东城区、朝阳区建立分会,成为北京市加强区域化党团建设的典型案例。读书会自举办以来,推荐图书百余部,所邀请嘉宾(图书作者)、特邀央视央广主持人、举办场地、志愿者、媒体记者均是公益赞助,先后走进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科院、首都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老舍茶馆等机构,在福建、辽宁、陕西、浙江、重庆、四川等地建立各地分会,走进福建建阳、浙江宁波、陕西延安等地,举办了第一期面向全国的培训班,发起筹备成立全国读书会联盟等。如今,读书会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读书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模式,2015年12月,“读书会”项目从全国550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也是中直系统唯一获得金奖的志愿服务项目。
读书会快两岁了,说到她存在的意义有很多:比如,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优势,创造了“互联网+社交阅读”的新模式与新理念,实现编者、作者、读者三者面对面沟通,实现交流、交际、交易三者零距离融通;比如,秉持“读好书•做好事”理念,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我们通过好书,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汇聚中国好力量;比如,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线上阅读和线下交流的O2O模式,成为图书宣传推广的新模式和图书销售的新引擎。这必将引起整个中国出版行业的变革,成为中国图书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声。用我们打造的“读书会”作为一个小小的杠杆,以“为人民出版好书、让人民读上好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支点,就可以撬动整个出版行业,使出版行业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社会生产总过程成为一个完美链条。
亲历了读书会的诞生与发展,我有几点感受:一是读书会是从共青团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虽然目前还是一枝嫩绿的小芽,但是没有共青团丰沛的土壤,就没有她的诞生;二是共青团工作只有与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特别是优势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才能获得发展的源动力;三是共青团工作只有放眼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才能大有作为;四是共青团工作要把思想引领放在首位,服务青年首先是引领青年,在引领青年中服务青年。要引导不是迎合,要有健康取向、明确方向和正确导向。
“沐浴阳光,我们走到一起,春的呼唤,春的活力,春的气息”,每每吟唱这首歌曲,心中就充满力量。“读书会”根植于共青团这片沃土,服务于广大团员青年。我们沐浴着阳光与书香,拥抱着春光与希望,这便是我们的理想王国和中国梦最美的景像。为了这个,我们同心逐梦、一起读书吧!
(本文作者徐庆群,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团委常委,人民出版社团委书记、数字阅读部(读书会办公室)副主任,该文原载于《中直党建》2016年第5期)
转载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转载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