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志愿服务» 志之所向,愿以苇往⑩——马怡然,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志之所向,愿以苇往⑩——马怡然,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一个肩膀与亿万肩膀同在,就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寒风凛冽,“志之所向,愿以苇往”栏目将画上圆满的句号。十位优秀志愿者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他们身体力行的诠释了“何为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最后一期请大家跟随小青聆听2022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之一——马怡然的志愿故事吧!

个人简介:


马怡然,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2019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在志愿北京平台累计志愿时长473.5小时。

志愿经历:2022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大国工匠面对面”志愿服务,“我型我秀”劳动体验志愿服务,北京校区防疫站岗志愿服务,22届毕业生搬运行李志愿服务等等。

志愿心语:






Q:因为您的志愿时长是很多的,请问您是如何平衡志愿服务活动与学习的呢?

A:其实对我来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因为很多时候我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志愿者,还是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一名学生干部,组织和参加志愿活动是我的职责所在。我认为,志愿服务和学习这两件事本质上并不冲突。大多数情况下,志愿服务是在课余时间内进行的,并不会占用太多学习时间,但偶尔也会遇到比较紧急、比较重要的志愿服务,比如疫苗接种、迎新、校内的大型会议等,可能会与我上课的时间相冲突,这种时候我一般会跟课程老师请假,先保障好这些校内的重要活动与工作的开展,在志愿服务结束后,再通过看课程PPT、向同学请教等方法自学一下课程,尽可能把对学习和工作这两方面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当然,我并不是提倡大家去请假参加志愿服务,毕竟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试着去参加一些志愿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Q:请问您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最大的收获,可能是变得更开朗、更敢于表达了吧。因为志愿者通常都是做一些引导性的工作,这就会涉及到一些跟服务对象的沟通,而不同活动中的沟通方式又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在迎新的时候,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新同学,而我们又几乎是他们在这个新的环境接触到的第一个人,那我们就要以学长学姐的身份,跟他们聊聊天,缓解一下他们的紧张情绪。又比如,在接种疫苗的时候,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全校师生,人数较多,且在课间、放学等时间段人流量集中,非常容易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现场向大家讲解接种的流程,引导大家有序排队,以保证疫苗接种的有序进行。

除此之外,在一些大型的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常常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与其他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之前是一个比较内向,话比较少的人,但是在参与了大量的志愿服务之后,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一点点变得敢于表达,性格也更加外向和自信,无论是在志愿服务中,还是在现实生活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想这也是志愿服务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了吧。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收获,比如,因此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以及在思考问题时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等,这些对于我都是收获。



Q:请问您在2022北京冬奥会准备与服务期间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解决的呢?

A:如你所说,我认为自己在这段经历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其实并不是发生在赛事服务期间,而是在赛前漫长的筹备期内,尤其是在大三来到北京校区之后的这段时间。我所在的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承担了冬奥会志愿服务的大量赛前筹备工作,但由于部门在北京校区的核心成员较少,而大部分的工作又分布在北京校区,所以那段时间我们的人手十分有限,整体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从开展志愿者的报名、选拔、配岗、培训,到信息统计、联系各学院、组建学生工作队伍,再到筹办校内冬奥宣讲会、动员大会、出征仪式等多次集体活动,并与团市委对接“青力冬奥”系列活动的相关事宜,以及组织发放志愿者的生活用品、防疫物资及制服装备等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我们去一一完成。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每当我觉得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就又会有新的工作接踵而来,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挑战,那也是我这三年的学生工作经历中压力最大的时刻。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某项工作本身,而是那种好多工作堆积在一起时产生的焦虑感吧。不过,这些工作在给我压力的同时,也在推着我不断往前走。要说具体是怎么解决这些困难的,说实话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因为工作再多,一件一件地去做总是做得完的。我很感激与我一同走过那段时光的老师和小伙伴,他们给我了很大的信任与鼓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2022北京冬奥会对于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来说都是一份非常美好的回忆,对我也一样。冬奥会志愿者这个身份带给我的幸福感与力量,不仅在当时,更在之后的每一天里,激励着我不断克服困难,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Q:请问您参加了这么多志愿服务活动有什么难忘或者暖心的事可以分享吗?

A:难忘或者暖心的事情有很多啊,我感觉自己每次参加志愿活动都会遇到很温暖的人。我记得自己大学参加的第一次志愿服务,就是大一校运会的志愿服务经历。当时,我和另一位同学负责在跑道的一侧记录远动员比赛中的变道情况,在比赛开始前及时清退跑道上的无关人员,以及解答一些路过同学的疑问等。其实就是一份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了,但是当比赛结束,大家都在离场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过来跟我说,谢谢你们,你们好辛苦之类的话,当时就让我觉得自己这一天的辛苦是值得的。

再比如,每次参加志愿活动都会收到学校发的餐券,当我拿着餐券去打饭的时候,叔叔阿姨常说,“孩子,这些够不够,不够的话再来加哈,你们做志愿者很辛苦,得多吃点”。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满足的人吧,这些很平常的话语,每次都会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还有一次是在冬奥会期间,有一天傍晚,我和同领域的几位志愿者正打算坐班车回校。那时候应该是临近晚上比赛的观众进场时间了,在场馆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赛事服务领域的志愿者,他们主要负责迎接入场观众。我们出来的时候,他们挥动着手里的荧光棒,热情地朝我们呼喊:“辛苦啦,好好休息,明天见!”我们听到后特别惊喜,也很开心地回应他们:你们也辛苦啦,注意保暖啊,明天见!”包括场馆外围的城市志愿者,他们也会站在道路两边笑着和我们挥手。这应该就是志愿者之间的惺惺相惜吧,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声“辛苦啦,明天见”,足以让我们褪去所有疲惫,以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志愿服务。



Q:您对志愿者们有什么小建议吗?

A:我觉得谈不上建议吧,可能更多的是同样作为志愿者的我想对大家说的一些心里话。首先就是,我们在提供志愿服务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如果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要及时告诉负责人,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再去服务他人。其次,我们作为志愿者,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志愿者虽然从来都不是赛事、会议或其他重要工作的主角,却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使我们做的只是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我们同样也为这些重要的活动做出了贡献,完全可以为自己鼓掌、喝彩。

最后,我想对志愿者们,也对自己说,希望我们对志愿的热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自始至终,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牢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他人、社会和国家贡献一己之力。同时,也期待更多同学能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与我们一起感受志愿的魅力!



了解完马怡然同学的志愿历程,听取她的真挚建议。小青想对大家说:“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爱’将会充满人间。”校园和谐美好背后有着无数志愿者的不辞辛苦,不求回报。“志之所向,愿以苇往”十位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的志愿经历和心声,凝聚着一种共同的精神——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他们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旧岁有枝皆硕果,新春无数不繁花。各位同学,期待与你的下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