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岁青春融冻土,百年大计启新篇翻开西部计划这本书.一群甘于奉献的志愿者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们用青春丈量西部的纬度,用热情点亮戈壁的星辰.现在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第四期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婷关于青春与梦想的故事。
一、西行初衷
以青春之约,赴志愿之行。在大一的时候,我参加了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工作,有幸接触到了已经走上西部计划志愿者岗位的学长学姐们,通过与他们对话,了解到他们的西部生活。也是在那时,我逐渐体悟到了西部计划这个项目本身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愿望,也是在那时开始萌芽。
同时也是因为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这个平台,我结识到了许多因为敬佩志愿者精神而走到一起的小伙伴,我们秉持着“有一份光发一份热”的信念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参加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如草莓音乐节志愿服务活动、奥林匹克公园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疫情期间核酸采样点志愿服务活动等等。
在我眼里,“志愿者”这三个字,不论在任何场合,总是令人感到自豪与敬佩的存在。所以,在2024年的5月,我兑现了在大一时做出的承诺,如期报名了西部计划。经过两轮笔试面试,我如愿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于2024年7月前往新疆伊犁霍尔果斯,在这座口岸城市继续践行当时的志愿承诺。
二、工作回忆
(一)初次印象
抵达霍尔果斯口岸之后,走上志愿岗位之前,我和霍尔果斯的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参加了一次为期七日的卫国戍边志愿者到岗培训。
我们参观了已经作为文化展示馆的五代国门,又前往六代国门,看着进出口的货车、行人来来往往。我们探索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千年驿站,百年口岸”是这座城市最简短的形容词;我们高举国旗和志愿者旗帜,和边境战士们在边境线上行走;夜晚时分,我们在霍尔果斯繁荣的步行街上漫步,向哈萨克族的孩子们学习“你好”“谢谢”的哈萨克语……这些闪光的片段,是我对这个将要生活两年的地方最初的印象。
(二)工作过程
卫国戍边培训结束后,我们正式上岗,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及个人意愿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上。
我毕业于新闻专业,目前在共青团霍尔果斯市委员会宣传部任职。日常工作就是负责团市委活动的照片拍摄、视频剪辑、信息撰写以及其他宣传工作。
(三)难忘的经历
工作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主要有两件。
第一件是团市委在11月联合当地的小学前往旱田山边境警务站开展了一堂“行走在边境线上的思政课”,我作为宣传部的干部,与学生们一同前往。组织同学们为边境线上的碑刻以及巡边军民们堆起的雄伟党徽精心描红,这是思政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们手拿笔刷认真描红的模样,用标准的队礼向戍边民警致敬的场景被永久记录在我的脑海。当少先队旗在党徽面前飘扬时,“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我心中得到了具体的诠释。“若无战士守边疆,何来国平土安康”,这是当时参与这堂思政课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创作的诗歌,稚嫩而真诚的语言令人感动。
第二件是我在9月时参加了一次助农直播,和苏州农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一起,帮助当地果农卖出更多的产品。在后来的志愿服务中,我也时常为这样的时刻而感动,我很幸运能成为这些瞬间的记录者和宣传者,记录下这些令人热泪盈眶的瞬间,让过往者有回忆可依,让未来者有踪迹可寻。
当自己拍摄的照片登上中国共青团杂志时;当霍尔果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时;当村里的孩子因为一次摄像的体验而萌生成为摄影师的梦想时;当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当地果农卖出更多的水果时,我想我找到了我的西部计划的支点。
(四)困难与挑战
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工作经验缺乏及自身工作节奏比较缓慢。由于工作安排有时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些比较正式的拍摄任务,再加上个人工作习惯,拍摄节奏比较缓慢,也不善于临场发挥,我每次拍摄之前习惯做很久的脚本规划。这样的习惯与快节奏的拍摄周期相悖,常常拖慢发布和宣传进度。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与宣传部的负责人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沟通,并与在当地融媒体中心服务的志愿者学长讨教经验,调整了拍摄准备流程,目前有了显著的进步。
三、个人寄语
借用一次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后,在返回霍尔果斯的火车上,与邻座已经参加工作的姐姐交谈时她说的一句话,分享给大家:“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你们敢想敢做,参加西部计划,一定是你们这一生里难以忘记的宝贵体验。”
参用青春棱角碰撞西部苍茫,将个人成长刻进家国年轮。从本期志愿者李婷的身上,我们感受到初心与坚持的力量。希望在未来的西部计划中,能够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本期西部计划志愿者专访,就到这里,让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