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务处网站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做好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落实本科毕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强化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校教字[2017]5号,以下简称“办法”)的要求,现就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如下,请各学院结合本学院已备案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参照执行。

  一、毕业论文工作组织

  1.成立学院级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教学或科研的领导牵头,学院各系(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等组成。学院级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应报送教务处备案。

2.制定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领导小组应根据专业特点负责组织系(教研室)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动员、题目选定、指导教师配备、论文开题、答辩评审及成绩评定等工作的安排与部署。

3.各学院应提高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比例,落实校企“双导师”制。

  二、毕业论文选题

1.参照办法中关于选题的要求,可由教师拟定、学生自选或师生共拟等方式确定论文选题,应保证一人一题,确保每位学生均有选题。由多名学生合作研究的题目,须明确每名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题目上加以区别。

2.各专业论文选题中,实践类(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题目数所占比例要大于50%。各学院对比往年数据应有所提升,其中,我校总体数据2023届75.1%,2024届为70%。

3.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指导论文数量不超过8篇。

  三、毕业论文开题

1.参照办法中关于开题的要求,学生应在资料查阅的基础上,撰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报学院评审。

2.各学院应组织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答辩或审议。经审核通过的,学生可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经审核未通过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学院审核意见完成开题报告修改或重新选题并申请开题报告的评审,合格后开始论文撰写。

  3.开题完成后,各学院应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审核汇总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报表》存档,同时报教务处归档。

  四、毕业论文撰写

1.论文写作。学生应参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及装订规范》或学院已备案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关管理制度撰写论文,并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指导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协调好论文撰写与考研、就业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做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的填写,填写次数应不少于4次。

2.中期检查。在论文撰写中期,学生应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应对论文撰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论文写作进度,检查论文写作质量,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及建议。

3.各学院应总体把握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及时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保证论文撰写的质量和进度。

五、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

1.学生完成初稿后,可在指定时间内上传论文,经指导教师确认后即可进行重复率检测,检测次数为1次。学生根据检测结果和指导教师意见进行修改。

2.学生论文定稿后,应在指定时间内上传论文,经指导教师确认后即可进行第二次重复率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论文答辩资格的审核依据。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及处理办法》的要求,重复率检测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对于首次集中检测结果文字复制比大于25%的论文,应在规定时间内由指导教师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学生进行论文修改,修改后的毕业论文须进行复检。复检后的文字复制比降至25%以下者,视为通过检测,仍未通过者,不具有毕业论文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评阅

1.指导教师评阅。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的要求,指导教师应从工作量与写作态度、调查论证、数据的分析处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质量、创新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

2.评阅教师评阅。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的要求,评阅教师应从选题、文献综述及调查论证、研究过程、论文质量和创新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分表》。

  七、毕业论文答辩

1.答辩资格审核。按照办法要求,指导教师应负责审核学生的论文答辩资格,并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表》。各学院应汇总无答辩资格学生名单,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无答辩资格学生汇总表》存档,同时报教务处备案。

2.答辩工作组织。按照办法要求,各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统筹制定论文答辩日程安排和答辩分组,并报教务处备案。可根据需要分设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设组长1人,组员若干,另设秘书1人,负责答辩记录。

  3.论文答辩。按照论文答辩安排,各学院组织开展论文答辩,答辩小组应组织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单》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记录单》。

  八、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等相关制度的要求,各学院应严格要求、实事求是进行成绩评定,严格控制优秀成绩比例,确保成绩分布合理,并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成绩录入,汇总填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论文成绩报表》存档,同时报教务处归档。论文最终成绩=指导教师评分*50%+评阅教师评分*20%+答辩评分*30%

  九、优秀毕业论文评选

1.校级优秀论文评选由各学院组织,按专业毕业学生人数5%的比例向学校推荐。优秀毕业论文的成绩达到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成绩均为90分以上,且答辩稿首次检测重复率不超过25%。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对优秀毕业论文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2.市级优秀论文评选。按照北京市教委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评优的相关通知要求,由学院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确定市级优秀论文推荐名单。

十、毕业论文总结与归档

1.论文归档。学生应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终稿和论文指导手册各2份。指导教师应做好论文文档资料的验收和汇总,统一交至所在学院归档学生应配合指导教师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在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电子归档,配合学院完成教育部全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抽查的原文上报工作

2.论文工作总结。各学院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应认真总结毕业论文工作,并将书面总结报送教务处,教务处将对全校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总结。

  十一、其他说明

  1.各学院毕业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备案。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制定本学院毕业论文管理相关制度,并于202410月30日前将相关制度报教务处备案,经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

2.本届毕业论文工作继续使用“维普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学校按照《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年度工作安排表》(见附件1),统一在系统中设置各阶段节点时间,各相关学院可根据本学院教学工作进度安排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教务处

2024929

附件1:2025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年度工作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