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寄语: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都应当秉持着信念,在奋斗中追求梦想,奉献自己。
——2018年5月3日,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强调
吴全兴
社会工作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2021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
❖毕业后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祖国西部沙漠深处的和田县巴克墩村支教,加入了优秀志愿组织巴克墩西部计划志愿者支教接力服务队,延续历次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教学上,精心备课、耐心而平等教授学生,播种知识;生活上,关心关爱学生
1、胸怀丘壑的他
毕业前夕在中劳校园里看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横幅,从西部山区走出的我,内心颇为触动,萌生毕
业后参加西部志愿服务计划的想法当确定支教岗后,我的内心对参加西部计划的选择更坚定了。用最好的年华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正是我辈青年所期许的。
刚到巴克墩伊始,自治区团委赵书记亲自到巴克墩慰问,寄语我们新一批支教志愿者:“向上伸长,向下扎根。”这给了非师范出身的自己,巨大的压力,但我们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努力在教学上做足功夫,传道受业。2021年底共青团中央评选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名单上巴克墩村小学西部计划志愿者接力支教服务队名列其中,这让巴克墩志愿者深感荣耀,也更有奋斗的动力。
2、披荆斩棘的他
巴克墩村是偏远的沙漠绿洲,距沙漠几公里,离县城较远,这里空气干燥、含沙量高,春季时常刮沙子。每一个志愿者到这里,首先便要克服环境的障碍。此外还面临语言、饮食文化等难题。而对我
而言,环境和饮食都无大碍。教学和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大难题是语言沟通。
村民国语水平有限,导致了我们跟他们沟通困难,造成了学生的国语学习环境差的困境。由此可见,教学的核心点是提升国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既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又需降低课堂节奏,用各种方法让不开口的学生开口,增加课堂兴趣,尤其自己负责的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3、工作中的经验
赴疆时,心中怀揣的是将青春的激情与希望洒向新疆这片土地和孩子们,播种知识的种子。在过去的半年中,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这份信念。为此自己克服各种困难,带着班里的26个孩子完成教学任务,百分之百开口,提升幼儿国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探索教学方式方法。例如采取非正式交往,提升幼儿国语。课闲时,深入村里,同幼儿们一同玩耍,既拉近与幼儿的关系,创造国语环境,也更加了解幼儿情况。从而在课堂上、生活中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关爱。以优秀带一般,增加课堂参与等方法提升教学。
学长寄语
只有在实践中,补短板、硬提升,才能够立足岗位,履行岗位职责,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对孩子们负责,传播知识,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一点微小的基础。在巴克墩的责任,既有传递知识给下一代,也有延续巴克墩志愿服务接力梯队的接力棒,我们要用行动接好棒、传好棒。为此,我们都将更加奋斗和努力。
点点滴滴小积累,稀稀松松小浪漫、丢丢撒撒小确幸,生活就是如此灿烂,不负每一分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