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就业政策 » 地方法规 »

北京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地区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衔接的通知

时间:2013-06-19 作者: 出处: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高校: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衔

接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330号)精神,
进一步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

业统计制度,
做好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做好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信息衔接工作,对于摸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了解就

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各区县人力社保

局、各高校要将做好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

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信息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二、建立机制,密切配合

市教育行政部门、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各高校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畅通

信息互通渠道,确保信息衔接及时到位、信息内容真实准确。

1.
各高校要在征得毕业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

在每年8月底之前上报市教委;

2.
市教委在每年9月上旬之前将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分高校、分专业的个人

实名信息提供给市人力社保局;

3.
市人力社保局对市教委提供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后,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其中的

北京生源未就业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按生源地进行分类整理,及时发给各区县人力社保局。

4.
本市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要设立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服务窗口,按照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文件要求(
人社厅发〔201269)做好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登记。各区县人力社保局

要在次年110日前,将本区县的北京生源未就业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在本区县进行

实名登记的北京地区未就业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别汇总整理后,上报市人力社保局。

5.
市人力社保局对各区县上报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于次年1月底前提供给市教委。

三、完善信息,确保准确

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是开展就业服务的基础。各高校要
完善应届毕业生的生源地、

联系方式、就业服务意愿等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完整。
各区县人力社保局要坚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

和完善本地区的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确保信息全面准确。

四、按时报送,加强分析

1.
各区县人力社保局、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登记表》(见附件1)和

《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汇总表》(见附件2)规定内容填写信息,确保信息完整,不缺项、不

漏项。

2.
要按时报送。各区县人力社保局、各高校要严格按照信息报送时间安排,及时保送信息。同

时,要做好信息的更新和动态调整,确保《登记表》与《汇总表》中的信息一一对应。各高校于每年

8月底前,将《汇总表》电子版报送至市教委学生处。

3.
要严格做好信息保密工作。要切实提高保密意识,不得泄露毕业生个人信息,不得将数据用

于公共就业服务之外的其他用途。
有政务专网的要通过专网报送。没有专网的,要通过移动存储介质

专人报送,严禁通过互联网报送。
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
要加强信息分析。各级人力社保部门要按月对离校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学历状况、专业

结构、就业去向、就业服务需求、回访结果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研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完善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依据。
 

市人力社保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

联系人:刘
    联系电话:6316795665260813

电子邮箱:
liujingwei@bjrbj.gov.cn

市教委学生处

联系人:张海涛    联系电话:66074439

电子邮箱:
bjjwzht@126.com
 
附件:1.《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登记表》
      2.《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统计表》
 
 
 
 
2013527
 
 
 
 
 
 
附件1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登记表
  
 
   
 
   
 
身份证号
 
毕业院校
 
毕业日期
       
   
1.博士    2.硕士   3.本科
4.专科    5.其他
所学专业
 
生源地
                      县(区)
电子邮箱
 
   
 
   
 
固定电话
 
困难状况
1.零就业家庭   2.家庭经济困难   3.残疾   4.不属于困难情况
就业地意向
(请选一项)
1.准备到外地就业   2.准备在本地就业   3.不确定
就业意向
(可选多项)
1.准备考公务员  2.准备考事业单位  3.准备到企业就业 
4.准备创业   5.准备参加基层项目   6.准备应征入伍 
7.准备升学   8.准备出国   9.自愿暂时不就业   A.其他
就业服务需求(可选多项,自愿暂时不就业的不用填写)
1.政策咨询   2.职业介绍    3.职业指导    4. 就业见习
5.职业培训   6.职业技能鉴定   7.创业培训   8.创业指导
9.公益性岗位   A.其他
就业去向
(根据回访结果填写)
1.党政机关   2.事业单位   3.国有企业   4.非国有企业 
5.自主创业   6.社区岗位   7.基层项目   8.科研助理 
9.灵活就业   10.部队      11.就业见习  12.职业培训 
13.升学出国   14.自愿暂时不就业    15.其他
本人同意将上述信息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社保部门。
 
                                   签字:           日期:       

附件2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汇总表
 
高校名称:                       填报时间: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公民身份号码
毕业院校
毕业日期
学历
所学专业
生源地
电子邮箱
邮编
手机号码
固定电话
困难状况
就业地意向
就业意向
就业服务需求
就业去向
(回访结果)
1
 
 
 
 
 
 
 
 
 
 
 
 
 
 
 
 
 
 
2
 
 
 
 
 
 
 
 
 
 
 
 
 
 
 
 
 
 
3
 
 
 
 
 
 
 
 
 
 
 
 
 
 
 
 
 
 
 
 
 
 
 
 
 
 
 
 
 
 
 
 
 
 
 
 
 
填表说明:
1. 各高校于每年8月底前,将此表电子版报送至市教委学生处。
    2.“毕业学校”和“所学专业”指高校毕业生学历证书上记载的毕业学校和专业,以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的内容为准。
    3.“毕业日期”指高校毕业生学历证书的发放日期,包括年、月、日,表示方式为YYYYMMDD。以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的内容为准。
4. “学历”请填写最高学历。
5. “生源地”一栏,请填写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具体代码分类参照GB/T 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6. 困难状况”、“就业地意向”、“就业意向”和“就业服务需求”等项仅填写附件1中所示的代码。例如:“就业意向”为“1.准备考公务员”和“4.准备创业”的毕业生,在表格“就业意向”项填写“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