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关于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2-10-23 作者: 出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关于2013届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学院各部门:
毕业生就业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院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主要渠道,是学院持续发展,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2013届毕业
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展开,面临目前的就业压力以及我院毕业生总人数不断增长的局面,为做好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现将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
意见发给你们,希望全院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1、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
为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各系
(院)党政负责人任成员。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研究毕业生就业情况、存在问题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措施。就业指导
中心负责毕业生就业的日常具体事务工作。
2、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密切配合
全院上下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文件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学校
的办学声誉和长远发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们把握大学使命,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神圣职责。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全院各个
部门和各系(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全院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就业工作目标。因此,学院各相关部门和各系(院)要集
中力量,调动资源,开掘智慧,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相关就业原则和职责要求
(一)落实责任制
学院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二级管理体制。
1、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的组织、协调、政策咨询等工作。
2、各系(院)具体负责本单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各系(院)“一把手”为本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系(院)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为本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3、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所在系(院)的专业招生挂钩,并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对各单位年度考核、评比、评先、以及教学与就业经费的划拨和
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明确任务指标
1、学院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确定为“一个稳定、两个提高”,即学院本专科一次就业率稳定在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水平,保持毕
业生签约人数、比例相对稳定,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2、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院)要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全方位收集毕业生的需求信息;要积极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与
用人单位协商,定期召开各类校园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指导、信息和咨询服务;要充分利用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资源和优
势,组织、引导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会、多锻炼、早就业。
3、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强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其他高校及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就业信息。
4、各系(院)应充分发挥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作用,与教育部、市教委就业指导中心及社会相关招聘网站链接,引导毕业生参与网上各类双
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免费上网流量、制作电子简历等服务。
5、学院及各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全国各地、各级工会领导干部的联系,发挥系统优势,采集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拓展系统内就业和生源地就业渠
道,帮助他们落实就业岗位。
6、学院建立就业工作奖惩机制,按照学院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细则的规定,对完成就业工作任务和指标的单位及个人
给予奖励。
三、加强就业宣传和教育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院)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人才观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的职业观。一方面要力争尽量多地提供给毕业生有效的就业需求信息,让毕业生能够在比较宽广的就业领域选择职业;另一方面更要大力加强有针对性
的就业指导和引导,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1、及时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和新政策。
2、教育毕业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为人民服务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关系。
3、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和各类讲座,提高毕业生对就业紧迫感和危机感的认识,帮助毕业生树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心理素
质与提高求职技巧等就业力,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社会竞争,减少求职择业的盲目性。
4、积极鼓励毕业生参与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到农村工作,到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
5、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的精神和意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6、积极做好贫困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他们在求职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特殊关照,对做的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宣传。对“有业不就”的学生
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四、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做好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分析和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全力以赴做好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学院2013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是:
1、学院在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下,继续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点,重视研究和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早
做好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准备,尽快启动就业工作程序,各相关单位都应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2、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院)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意识、观念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与市场经济体
制相适应的职业观。把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激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并加
强与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联系,关注他们的成长。
3、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走访用人单位。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力争建立一批有专业特色的实习与就业对接的基
地,主动走出校园,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4、各系(院)要分层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组织毕业生开展就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对毕业生进行行业发展动态和专业就业走向指导。
5、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已纳入全院课程体系,成为公共必修课,教务处、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院)应
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监督和检查,逐步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选派优秀师资上好就业指导课,逐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水平,使就业指导课
程真正起到实效。
6、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总务处应为毕业生通过互联网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和服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
台,让毕业生了解更多的就业信息并提供免费上网流量,参加各类网上双选活动。
7、各系(院)应加大对京外生源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力度。各系(院)应认真解读和把握就业政策,集思广益,调动力量,促进京外生源毕业生签
约工作。
8、大力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解决“有业不就”的现象。同时要特别关注有各种困难的毕业生,切实帮助
他们解决就业中的实际困难。
9、依据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继续做好毕业生户档转移工作。
五、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保障
为更好地提高学院就业工作成效和水平,学院将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的投入,按规定拨付就业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加
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有关规定和我院的
实际情况,努力开辟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活动场所。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2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