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关于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4-03-14 作者: 出处: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现结合学校实际,就进一步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将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教学、科研、人事、学工、团委等部门以及各院(系)负责同志共同参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分工,形成责任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保障到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并逐步加大对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各相关部门、各院(系)要将学生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二、打造平台,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渠道
1、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把创新创业普及教育有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分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努力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使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的重要阵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编写有特色、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材。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专业知识背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全校创新创业类公选课程的教学任务。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努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创新创业教师适度的倾斜和支持。
3、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内外联动,拓宽渠道,多方配置资源,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快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建设,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支撑和服务。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库,举办大学生创业项目推荐洽谈活动,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指导、创业培训、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等服务。邀请创业导师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和咨询。加强与校外科技园以及创业孵化基地联系,积极推荐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学生创业人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创业交流互助平台,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
4、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加强对“三创”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实施、中期检查、结项等环节的管理,坚持“突出创新、注重特色、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开放共享”的原则,完善学校“三创”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学生“三创”项目与学生科研项目的有机融合,提高“三创”项目的质量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应用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5、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宣传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举办“挑战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创业计划大赛、慈善创业项目、绿色创业项目、企业经营模拟以及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丰富“暑期社会实践”、“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内容,使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所学专业及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积极扶持创新创业型社团建设,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的指导,通过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类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学术创新水平。尝试向大学生适度开放校内市场,鼓励大学生挖掘潜在校园市场,并对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使其在校园内得到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三、加强领导,形成推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工作合力
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动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要在职责范围内创新形式,优化内容,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要根据本意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将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进行细化分解并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工作调研和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本意见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13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