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就业政策 » 学院文件 »

关于做好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0-04-30 作者: 出处:

校学字〔2020〕12号

关于做好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及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视频会议要求,进一步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努力使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能就业,就好业,高质量就业,现对做好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各学院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落实教育部《通知》精神,高度重视我校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工程,形成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齐抓共管的三级就业创业工作联动机制,完善学校、部门、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及就业指导教师多渠道帮扶的工作责任制。要将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院长和党总支书记分别作为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动员广大教师、职工共同参与,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做到“一生一策”,完成稳就业的政治任务。

二、高度重视,帮扶见效

1、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是学校2020年就业工作的重点任务,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就业帮扶工作在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意识培养和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帮助就业困难学生顺利就业。

2、各学院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利用就业咨询、心理辅导、个别谈话等方式,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加强与重点关注的就业困难毕业生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就业意向和动态,切实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各学院要积极宣传国家、北京市以及学校的各项就业帮扶政策和举措,对困难毕业生群体要底数清、情况明,规范认定环节,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确保每个就业困难毕业生都能得到有效帮扶。

三、精准识别,细化标准

1、建档立卡,动态更新

各学院要对本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把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就业能力不足等各种素造成的就业困难毕业生确定为帮扶对象,明确个人情况和就业意愿,建立包含姓名、性别、专业、生源地、就业困难原因等内容的“就业困难帮扶档案”,同时建立就业困难群体动态数据库,定期更新。做到“一对一”帮扶,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扶举措以及帮扶成效一人一策记录在册。

2、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1)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学校将根据毕业生家庭经济情况,及时发放2020年春季国家助学金、特困补助等各项困难补助,通过申请北京市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发放求职交通补贴、就业困难补贴、报销求职交通费用以及为家庭特别困难的欠费毕业生开设个别减免窗口等资助手段,加大经济扶持力度。同时,为落实国家基层就业资助政策,学校为到中西部基层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申报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各学院根据《关于做好2020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资助帮扶工作的通知》,组织困难毕业生申报各类补助,以减轻困难毕业生的经济压力,促成其顺利就业。除去在经济上给予帮扶,各学院还要结合学生个人就业意愿,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

2)对于身体残疾毕业生,要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为他们供政策引导,帮助联系意向就业地的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获取专项帮扶。对接各地方政府,利用乡镇(街道)残疾人专干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优先推荐我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要针对残疾人身体、心理状况,强化对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其了解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优先安排其参加实习实践,重点组织培训以提高其就业能力,优先推荐就业岗位。可以结合经济补助、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为残疾毕业生提供更多鼓励和支持。

3)对于就业能力欠缺毕业生,要尽早发现尽早帮扶,在专业学习和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开展针对性辅导。积极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其的就业能力辅导,帮助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要引导他们发现自身亮点,拓宽就业思路,在求职过程中扬长避短,通过提高人际交往、简历制作、职场礼仪等技巧增加求职竞争力。

4)对于就业意愿不足毕业生,要通过心理疏导、个别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消减焦虑、抑郁、迷茫、急躁等负面情绪,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适方法,及时调整心态、端正就业观念,合理设置就业期望值。

3、精细服务,加强指导

1)充分利用学校就业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各学院公众号、空中双选会、宣讲会等形式全方位提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在丰富就业渠道的基础上,为就业困难毕业生点对点筛选、推荐就业岗位。

2)针对困难毕业生在各类求职笔试、面试、签约中遇到的疑惑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与培训,举办简历制作、面试技能、就业咨询、职场礼仪等专题讲座和培训,着力提升困难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3)拓宽就业渠道。宣传组织好“特岗计划”等基层项目,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动员,引导其中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参军入伍。鼓励他们到急需教师的中小学任教。

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是一项紧迫又艰巨的政治任务,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各学院的共同努力。各学院要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专家优势,充分发动专任教师在内的就业工作团队的力量,切实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成功就业助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20年4月23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政办公室                   2020年4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