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与实施专题培训班(第二期)暨首届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高端研讨会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劳动教育分管领导、劳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劳动教育课程负责人、劳动教育课程授课教师、劳动教育专兼职辅导员等近800人线上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院长李珂作了题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推进中的困惑与廓清》的专题报告,总结了当前高校在劳动教育实施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十大困惑,并以其对劳动教育深入的研究、丰富的资料、可靠的调查数据详尽解析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痛点,明确解决困惑的实施路径。他指出,扎实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体系建设,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必要性,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内容要求,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教育的精神充分结合到专业教育中。
李珂作报告
池州学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黄国萍在《学校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与校园劳动文化培育》的专题报告中,从学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劳动文化培育和劳动教育深化三个方面展开系统阐述,介绍了池州学院劳动教育“1133”模式的探索经验。
黄国萍作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李娜结合新出版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识》,围绕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和“劳动法律教育”这两个具体专题的教学实施,分别作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专题教育实施指导》《劳动法律专题教育实施指导》的专题报告,为参会代表重点展示了一次实实在在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法律专题教学示范,使大家对这两个专题的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示范性。
曲霞、李娜作报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工部部长许涛为参会代表作了一场劳动教育实践专题报告《高校劳动实践设计与实施》,从实践劳育的机制创新,到劳动实践课程、第二课堂劳动实践、劳模榜样示范、创新创业融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特色鲜明且成熟、系统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许涛作报告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陈昭志、常熟理工学院劳动教育中心副主任蔡瑞林等专家先后围绕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与实施及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作专题报告。任平系统介绍了德国高校劳动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与建设经验,陈昭志详细阐释了“读思达”教学法在师范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应用与实践,蔡瑞林就高校劳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作了深入的探讨。
任平、陈昭志、蔡瑞林作报告
西安理工大学劳动教育课程负责人苏一,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劳动关系教研室主任陈玉明,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张士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素质教育学院劳动教研室主任张楠,江苏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田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工办主任张毅哲,北京昌平职业学校高级讲师、昌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主任朱厚颖结合各自学校在劳动教育实施和课程教学中的有益探索及特色成绩作了精彩的典型案例分享和教学经验交流。
苏一、陈玉明、张士斌作分享
张楠、田剑作分享
张毅哲、朱厚颖作分享
与会专家在专题报告和分享中纷纷结合了由刘向兵主编的近日在高教社出版的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识》。该教材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领域核心团队、教育部“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各成员高校集体智慧的结晶,教材一方面紧扣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目标,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另一方面创新科学合理的内容组织架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相互支撑,既体现了内容的先进性,又突出了教学的适用性,同时凸显了劳育育人的价值引领性和数字融合的创新性,是各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教学适用性很强的代表性教材,受到与会专家和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本次会议聚焦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及课程教学实施问题,为各高校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为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与课程教学创新贡献了智慧,启发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