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委会的指导下,教育部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劳动教育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二十六期“劳动教育知行论坛”。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100余名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的师生及全国多所高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系王惠颖副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三重转向与实施路径”为主题,讲述三方面内容:一是人工智能革命:从工具变革到存在挑战。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性智能,推动了从“力的技术”到“智的技术”之变迁,因而与以往的劳动工具存在本质差异。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劳动的影响不仅仅是工具性的进步、智慧性的启示,更是存在方式的革命。二是劳动教育变革:从数字化转向美学化。人工智能促使劳动教育在技能、认知和存在层面进行变革,实现劳动教育数字化、智慧化和美学化转向。三是变革实现路径:从强化智能素养到提升劳动审美。人工智能对社会分工、产业形态、劳动形态等产生影响,劳动教育需契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完成三重转向,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变革。
王惠颖老师的精彩讲解引起与会师生进一步提问和讨论,并就劳动教育具体如何向技能、认知、存在层面转向,如何向数字化、智慧化、美学化转向,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等问题进一步交流答疑,为参会师生提供了新的思考和丰富的启发。
(文稿:曾珠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