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同备一堂高校劳动教育课"第八次跨校集体教研成功举办

"同备一堂高校劳动教育课"第八次跨校集体教研成功举办


2024年9月13日晚,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促进交流,汇聚共识,教育部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劳动教育研究院)联合在线举办"同备一堂高校劳动教育课"系列活动之第八次跨校集体教研。本次教研活动由常熟理工学院劳动教育中心主任蔡瑞林教授主讲。本讲主题为"数字赋能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60余名劳动教育教师参与线上集体教研。

在本次教研主题活动中,蔡瑞林教授就劳动教育与数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讲解。蔡主任从五个方向展开阐述:第一,数字时代劳动具有虚拟性与融合性、智力性与创造性、数据化与网络化、多元化与大众化、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征。第二,新时代劳动教育探索数字化转型,应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劳动者,要有创新思维。打破地域限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劳动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来深化劳动教育改革,提升数字劳动能力及素养。第三,新时代劳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数字化平台建设不足、教育主体性与教育性缺失、技术应用与融合挑战等现实困境。第四,常熟理工学院持续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持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建设智能化课程、开创自媒体辅助教学、创新劳动教育教学共同体、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等,不断探索数字信息化时代下的劳动教育方式。第五,数字赋能劳动教育的未来路径,可通过建设劳动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智慧劳动教育教学场景、推广劳动教育虚拟教研室、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等方式实现。

蔡教授讲解结束后,参会教师对如何做好信息划时代数字劳动教育问题进一步交流。本次“数字赋能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教研也给与会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内容素材。

"同备一堂高校劳动教育课"是教育部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推出的系列教研活动,邀请各高校劳动教育课主讲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三种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心理、劳动法律、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安全、创造性劳动等主题,分享本校的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配套实践、考核评价,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分享结束后,各参与高校教师可补充分享本校的基本做法和成功经验、提出优化建议,达到相互借鉴交流、共同改进教学的目的。

(文字:曾珠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