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讲堂”第三场学术讲座在致远楼409会议室举行。讲座邀请了中国政治伦理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靳凤林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社会矛盾与公平正义》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内外30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法学院副院长李文沛教授和教务处吴志兰副处长慕名前来。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凤月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刘玉方副校长会见了靳凤林教授,介绍了我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情况,同时感谢靳凤林教授对我校的大力支持。

靳凤林教授主要讲授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重大变迁、新时代三大社会阶层理论、新时代三大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新时代制衡权贵资本的三大措施、公平正义与中国道路的价值取向。靳教授认为,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周期性经济危机,二是贫富差距的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在于,我国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政府引导、规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经济成就的重要原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方法也相应地从阶级分析转向阶层分析,从阶级斗争转向阶层合作。靳教授认为,新时代主要有三大阶层,分别是权力阶层、资本阶层与劳动阶层,三个阶层之间存在利益的博弈、矛盾与冲突,新时代要重视对权贵资本的制衡。为此,靳教授提出三大措施,一是推进民主政治制度与制衡公共权力,二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与规范资本运营,三是强化社会组织建设与维护劳动权益。最后,靳教授从社会各阶层的权责一致、公平流动及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三个方面提出对于公平正义与中国道路价值取向的思考。
讲座环节结束后,马院老师与靳凤林教授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与交流。靳老师对与会老师提出的农业合作社问题、德国巴伐利亚州三农问题等,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与会老师深受启发。
最后,钟雪生老师作了精彩总结,他认为,靳教授的学术报告,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强烈的问题意识,真问题、问题真、真研究;二是深厚的民生情怀,关心关注“三农”问题;三是扎实的学术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伦理等多学科融会贯通,既接地气又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靳凤林教授的简介
靳凤林,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党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党校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政治伦理学会会长,北京伦理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先后到美、英、法、俄、意等多国从事访问和学术考察。
长期从事政治伦理、生命伦理和比较伦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10多项,出版《追求阶层正义》《死,而后生》《祠堂与教堂:中西传统核心价值观比较研究》等专著、教材20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伦理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20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权威刊物转载。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