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19日, 马院“青年思政讲堂暨学生学术周”活动以“思政专业的奠基:大学生活的底色”、“思政专业的应用:社会实践与职业路径的融通”、“思政专业的犁耕:经典文本与时代关照相结合”三个平行论坛和一次考前学风动员会的形式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帅、杜楠、孙伟正、谭丙华、陈超、赵薇和胡云莉七位青年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研究为同学们送上了精彩的年度青年学术分享。
“思政专业的典籍:大学生活的底色”分论坛由黄帅老师和杜楠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我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参加并聆听了讲座。黄帅老师以“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光辉一页”为主题,从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与第一国际的建立,第一国际的组织结构和主要活动,以及第一国际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三个方面向大家系统介绍了第一国际的建立与发展、组织与运行以及成就与意义,通过一系列深入探讨,向大家展示了第一国际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发展中的重大先河作用和深远影响。杜楠老师以“改革的力量”为主题,通过回顾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成就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通过改革实现的一系列成就,强调了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力量,全面介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成就以及“六个坚持”的原则,并结合自身经历劝勉大家在大学生活中要树立清晰的目标,不仅要立足当前,还要放眼长远,鼓励大家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来实现丰富多彩的人生。


“思政专业的应用:社会实践与职业路径的融通”分论坛由孙伟正老师和谭丙华老师担任主讲嘉宾,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刘悦怡同学主持,全班学生参加并聆听了讲座。谭丙华老师围绕“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这一主题,从大学四年的日常学习生活、考研准备以及四年本科毕业后就业三个维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际应用价值,意在让同学们对大学剩余时光有更为清晰的规划,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更为明确的定位。孙伟正老师以“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的路径”为主题强调了职业定位的重要性,讲述了职业选择,专业,实践三者之间层层递进的联系,诸多同学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同学们结合自身情况提问,孙伟正老师就目前所掌握的数据、实例积极回应学生们的问题。最后,孙伟正老师和谭丙华老师都基于个人经历,深刻阐述了大学生活中设定清晰目标与方向的重要性,大学生不应仅仅只局限于当前的学业任务,还应深谋远虑,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并为之不懈奋斗。
“思政专业的犁耕:经典文本与时代关照相结合”分论坛由陈超老师和赵薇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我院大三学生参加并聆听了此次讲座。陈超老师以“经典阅读与专业学习”为主题,以《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献为例,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影响。陈老师强调品读经典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方面,品读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赵薇老师以“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为主题,首先介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严格定义,并详细阐述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组成类型和历史脉络,在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十六字方针、经济建设方针等历史后,赵薇老师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在切实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对劳动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赵薇老师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同时强调了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前景作了美好展望。


考前学风大会由胡云莉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我院大一全体学生参与,胡云莉老师以“大学只有一次,请活得灿烂”为主题,深入探讨大学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个人发展,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剖析了大学生活中的困惑与挑战一普遍现象,并提供了“直面、接纳、反思、成长”四个关键词,指引同学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针对大学生在生活中重度依赖手机、易信网络诈骗、躺平摆烂以及攀比等问题,胡云莉老师引导大学生秉持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发展观念,助力同学们更好地享受校园生活,实现个人成长与发展,鼓励每位同学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充实自我,不虚度宝贵的青春时光,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青年思政讲堂暨学生学术周”活动是我院“青年思政讲堂”创新形式,与学生学术活动结合举办的一次尝试。系列学术活动老师准备认真充分、学生参与积极踊跃,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编辑:王一凡 黄静莉 李雅璇 毛福鑫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部
修改:王多吉、周小萍
审核:许涛、王多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