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集体备课会。学校党委书记刘向兵出席现场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田田副教授主持。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刘向兵书记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政策上的示范带动作用,率先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刘向兵书记代表学校党委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针对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从四方面提出要求:一是明确目标,志当存高远,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思政课,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打造更多思政“金课”。二是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的精髓和要义,着力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学出信仰担当,学出奋进动力。三是强化问题意识,聚焦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将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形成多元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围绕学校“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彰显“工会+”“劳动+”特色,更好发挥马院的集体智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教师孙伟正、田田、谭丙华分别就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基本情况、经验做法、学生反馈、努力方向;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专题化教学、特色化科研与二十大精神的深度融入等问题进行了汇报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王多吉、钟雪生、李妍妍分别围绕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课程和深化科研进行了研讨,对“两个新命题”“六个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线下与线上与会人员还共同交流探讨了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和促科研的相关热点问题。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凤月教授对刘向兵书记亲临现场指导表示感谢。她总结中强调,二十大是中国政治上的一件大事,马院作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前沿阵地,积极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集体备课会,通过新思想、新观点的融入,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活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上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教学与科研相长,教学融入过程中新亮点和新思考,对于深化科研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马院集体备课活动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和发挥了集体智慧,为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供稿 田田
审核 曹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