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晓婧老师在涿州校区一教203教室作了题为《枷锁之下:新中国成立前工人雇佣制度概览》的专题讲座,2022级、2023级思政专业及2023级工会学专业的全体同学聆听了本次讲座。

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出现,中国产生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工人阶级。资本家雇佣工人的形式多种多样,形成不同类型的雇佣劳动制度,总体来说,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制度,主要形式包括招工头制、有偿介绍、公开招考、聘用、临时工制;其二,特殊雇佣制度,包括包工制、学徒工制、养成工制、包身工制。范晓婧老师对各类雇佣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工人所受压迫情况等作了介绍,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工人雇佣制度具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特征,对工人的压迫剥削严重,尤其是具有超经济强制性质的特殊雇佣制度,对工人极其残酷恶劣,工人所受剥削和压迫更加严重。在沉重的枷锁下,中国工人不断抗争,工人运动在流血牺牲中依然风起云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铐在中国工人身上的枷锁才被彻底打碎,工人阶级获得真正解放,一跃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翁。

本次讲座是以“教学相长,学用贯通,共同提高”为宗旨的马院2023年度“思政讲堂”(青年系列)第三场讲座,通过此次学习与交流,有助于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提高同学们的学科素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撰稿:范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