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集团办公室主任金泗荣应邀在我校致远楼609报告厅作题为“从黄河三门峡文化传承视角浅谈中流砥柱精神的探源与时代价值”的专题讲座,学校党委书记刘向兵出席讲座并讲话。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干部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代表现场聆听。“思政大讲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会干部培训学院共同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涛主持。

刘向兵书记代表学校对金泗荣副主席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在黄河惊涛骇浪中开辟的伟大工程,不仅开创了治理黄河水患、开发黄河资源的人间奇迹,更承载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信念坚定、无私奉献、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格。刘向兵书记提到,近期学校已与三门峡市总工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思政大讲堂”正是双方深化合作、将黄河历史文化、枢纽工程文化、河流生态文化等大思政课内容引入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有效举措,对推进“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和学生思政工作,丰富学校思政内涵、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中,金泗荣从文化溯源、历史脉络、时代价值三个维度,系统解读“中流砥柱精神”的内核与意义。一是在文化探源环节,梳理三门峡地区的文化脉络与“中流砥柱精神”的文化积淀、文化基因。二是在历史脉络梳理中,回顾了党的工人运动史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艰苦历程。他强调,“中流砥柱精神”不仅是三门峡精神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精神内核的生动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工人阶级自力更生建成三门峡水利枢纽;新时代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始终如中流砥柱般坚守初心、引领方向。三是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奋斗史的“精神坐标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度契合,已被注入新时代育人基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乔东教授在交流发言中表示,金泗荣副主席的授课将“中流砥柱精神”、三门峡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合,解读黄河文化的“根与魂”,紧密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大思政课”建设实际,让师生深刻理解“中流砥柱精神”的时代意义,深受思想触动、心灵共鸣与精神感召。
此次“思政大讲堂”是学校“将工会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的有益尝试。今后学校将持续深化与三门峡市等地工会组织的战略合作,推动学校“大思政课”教育大课堂真正“活”起来、“深”下去,持续提升工会干部培训质量和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
(马克思主义学院 工会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