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本科生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以下简称“马研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协办。论坛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学术成长”。论坛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行,累计参会听众达1000人次。

27日上午在线上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马研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大学工会主席安钰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仰海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官宸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惠梓轩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开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朝龙主持。

安钰峰指出,为进一步学深悟透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与交流,马研会等单位特发起举办第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本科生论坛”。同学们的选题体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强烈的问题意识与丰富的现实关照,展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子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人才培养,围绕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素养和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将青春之我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激荡出属于青年一代的青春浪花。

刘向兵代表主办单位对论坛的顺利开幕表示衷心祝贺。刘向兵介绍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延安走来的75年发展历程。本次论坛以“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学术成长”为主题,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此次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搭建师生和同辈交流平台,着力促进新时代青年学术成长,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培养质量,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路径的有益探索。

郝清杰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学术成长”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体会。郝清杰认为,新时代青年学术成长的硬道理是写出好文章。写好文章有三个层次:第一个阶段是能经受住专业同行们的检验,这是一个必须的要求;第二个阶段是能够经受住社会各界的检验。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而言,文章不能是孤芳自赏,一定要让社会大众都看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第三个阶段是能够服务于自身素质提升。归根到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子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大道。

仰海峰代表主办单位表示,希望通过本科生论坛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帮助同学们深化学科学习和研究,形成自己在专业学科上的真知灼见。希望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促进同学们的思考,提升研究写作能力和学术表达意识。希望通过本科生论坛形成学术共同体,进一步地实现同学之间的传帮带作用,让马理论学科发展保持昂扬向上的发展势头。

学生代表官宸庆表示,本科生论坛始终以本科生为中心,始终注重以学科交叉开拓视野,运用历史和理论思维关注当下。他以自己多次参与本科生论坛的亲身经历,报告了本科生论坛如何助推青年学子的学术成长。官宸庆向各位参会的本科生朋友们发出倡议:珍惜这次难得的交流机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开阔学术视野,秉承着责任与使命,努力做出青年人应有的学术贡献。

学生代表惠梓轩表示,青年学术成长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走好学术研究的第一步。青年学术成长当以青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扬光大。我们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学术研究,继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惠梓轩呼吁同学们努力成为热爱劳动、尊重知识、勇于创造、敢于担当,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时代新人。

27日上午的主旨发言环节,10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围绕“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分享学习心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研会监事郝立新认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实践创新基础上的又一次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人民性、实践性、问题导向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刘吕红表示,《决定》具有历史意义,并就建设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一点进行了深入阐释。新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孙秀玲从增强文化自信,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了深入的阐发。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吴宏政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问题、秉承何种学术观的问题、学术的研究功夫问题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堡骏以唯物史观科学解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多对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马研会副理事长邰丽华从以人民为中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决议》当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意蕴。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研会副理事长杨仁忠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三重维度阐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副主任杨静认为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五大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研会常务理事周绍东结合武汉的绿色发展实践阐释了要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绿色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研究部副主任苑秀丽从列宁思想出发阐释《决定》中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问题。主旨发言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研会常务理事吴爱萍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田田分别担任上下半场主持人。

27日下午的学者对话会环节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经验谈”这一主题展开。7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发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单继刚围绕着经典、中国化、世界历史三个方面分享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张建刚围绕“如何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为同学们做了精彩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马研会常务理事罗骞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深入把握理论品行、强调经典著作阅读、加强学术交流四个方面分享马理论学科青年应如何成长。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旭从“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分享了经验,并对“怎么学”提出了“原著为主、方法为先、政经为核、应用为上、学贯东西”的要点。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召峰分享了自己拜物教批判理论研究的历程、成果与心得。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龙结合学习成长经历指出,要重视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多吉从重视基本概念、重视经典阅读、重视马克思的方法三个方面指明了马理论学科本科生同学成长的要点。学者对话会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副院长王建洲主持。

27日晚上的学者对话会环节围绕“新时代青年学术成长心语”这一主题展开。8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发表演讲。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恩至分享了马克思主义学习与研究中的“术”与“道”。《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主任、马研会常务理事来庆立建议青年学子要“吃透历史、消化经典、深入现实、感知未来、知行合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田田认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到知行合一,拓宽视野,学科融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王绯璠认为阅读文学、影视剧在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英琇认为,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玉杰结合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分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阅读原著的重要性。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海宝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时代之问。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马研会副秘书长夏少光认为,青年学子应通过密切关注、追踪、分析社会思潮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水平。学者对话会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黄帅主持。
在28日的分论坛研讨环节,来自全国39所高校的110余名本科生同学,围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当代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等9个子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9个分论坛议题丰富、组织有序,采取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评的形式。论坛共邀请18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青年教师担任点评嘉宾。担任点评嘉宾的青年学者有(按分论坛次序):李彬彬(北京大学)、邬欣欣(华南师范大学)、袁蓓(北京大学)、田守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李应瑞(北京大学)、谭丙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绯璠(中国政法大学)、孙伟正(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吴文(北京大学)、杜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李洋(北京大学)、刘娜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钟雪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赵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赵丁琪(中国社会科学院)、胡云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戴文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闫永飞(防灾科技学院)。在会场热烈的氛围中,各分论坛与会师生一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经典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

28日下午分论坛研讨结束后,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闭幕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涛,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研会副理事长王传利出席闭幕式并作总结发言。北京大学本科生刘泽乾代表会务组汇报了学生分论坛的讨论情况。闭幕式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马研会副秘书长夏少光主持。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涛代表主办单位作总结发言。许涛认为,本次本科生论坛既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有益探索,更是人才培养从经典到现实的深度实践。论坛立意好、政治强,选题好、学术强,宣传好、平台强,交流好、研讨强,写作好,成果强,是一场思想盛会、学术盛宴。衷心感谢学界同仁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关心支持,未来希望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研会副理事长王传利代表主办单位作总结发言。王传利代表马研会对参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并对青年学子表达三点期待:一是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有战略定力,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二是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有德特别是政治品德,不随波逐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三是年轻朋友在业务上一定要成为佼佼者,既要政治强,也要业务强,不做空头政治家。把这几方面要求都落实在自己的学术积累、学术追求、理论研究的全过程。
本次本科生论坛以“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学术成长”为主题,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隆重举行。既邀请专家学者及时宣传阐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解答,还为全国马理论学科本科生搭建专门的学术交流研讨平台。论坛及时解读了《决定》和三中全会精神,深化了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认识,加强了全国马理论学科本科生的交流与了解,坚定了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