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推动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11月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于综合楼625会议室举办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许涛主持。


会议伊始,彭帅书记传达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领学《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彭帅书记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她要求各支部、各教研室开展系统性专题化学习研讨,深入领会全会核心要义与战略部署,强化理论研究与学理阐释。学院全体教师要第一时间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授方式,确保全会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学院要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要把学习领悟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贯彻到“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各项工作中,要以规划为引领推动马院整体发展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在交流环节,与会老师结合各自课程特点,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思考。教学副院长、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孙伟正老师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对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化与具体化,内容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等多领域。他分析国际国内高度关注全会的原因,指出焦点在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上,彰显中国决策全球影响力。强调全会聚焦国民经济规划,是对既往精神的凝结与未来发展的谋划。他从多个维度阐述全会意义,重点剖析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中的“投资于人”新理念、“建军和国家安全体系”里的“智能化战争”新形态分享见解。提出思政课教学应融入这些新概念,增强课堂吸引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传达“投资于人”的深远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副主任、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杜楠老师表示,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蓝图,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相关。她认为融入全会精神可从优化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入手。优化课程内容时,要挖掘全会中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等重要论述并融入教学,如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结合新发展理念,分析成就与挑战,引导学生理解制度优越性。创新教学方法可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像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开展讨论,或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科创企业,增强学生对全会精神的理解认同。

乔东教授认为,教师应从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挖掘研究方向与选题,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等领域,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学理性研究。他从文章写作角度剖析“人民至上”方针,从文化层面探讨职工、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工会要构建以职工为中心的文化体系。教学上,建议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中,让学生结合课程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理解“新质生产力”之“新”的内涵。他还指出,工会宣传教育是核心任务,要以“十五五”规划精神为指引开展宣传,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汲取前沿思想,将其融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最后,许涛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各位老师的充分准备与深入思考给与充分肯定。她强调将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全面准确学好全会精神,筑牢思想根基。全体思政课教师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通过理论学习与教研讨论实现学习全覆盖。二是深度融入教学,贯穿课程全程。关键在于把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与思政课建设的全过程。各位老师要认真汲取本次备课会的成果养分,将学习研讨中形成的共识转化为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教学实践,精心规划教学流程,创新教学形式,让全会精神在思政课堂中充分彰显、深入人心。三是转化学习成效,践行育人使命她希望各位老师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科研产出,以科研助力教学,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品质。同时,要切实履行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责,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力以赴、贡献力量。
以此次备课会为新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教学、科研及育人工作的强劲动力,持续促进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频共振,为学校思政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