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中国旅游报】翟向坤:让文明理性旅游成为自觉

【中国旅游报】翟向坤:让文明理性旅游成为自觉

[发表时间] 2018-03-27           [浏览次数]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工作报告。报告对“优质旅游”的内涵进行了阐释,提出“优质旅游是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

 

  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表示,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是优质旅游的重要基础。有一些旅游市场乱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旅游不文明不理性有关。理性旅游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不合理低价游”等市场乱象,助旅游目的地文明形象的塑造。实际上,每个旅游参与者都应是优质旅游的追求者、享受者,也应当是优质旅游的贡献者和建设者,尤其是出国游客的文明和理性,不仅关系旅游优质与否,还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王德刚表示,优质旅游对应的是优质游客。优质游客不是指高端或高消费的游客,而是指有着良好社会公德意识,能够文明旅游、理性旅游的游客。旅游业除了经济功能之外还具有很多社会功能,如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等。从游客的角度来说,旅游是一个以游客自身为载体,传播文明的过程,特别是出国旅游,游客是传播中国文化、宣讲中国故事的载体。所以,发展优质旅游的过程,也是一个全面提升文明旅游素养的一个过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翟向坤认为,发展优质旅游是时代潮流,优质旅游必须是文明的旅游,每位游客和旅游从业者都要增强文明出游意识,提升文明旅游素质。这也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最终促使旅游更加优质。

 

  报告在总结近年来文明旅游工作成果时提到,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实施了文明旅游提升工程,发布了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选树了中国好游客、中国好导游,成立了“中国旅游志愿者”队伍,文明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自觉行动。

 

  石培华表示,近年来,全国旅游系统在精神文明部门大力支持下,采取了大量开创性和务实举措,取得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旅游的不文明现象得到很大改观,乱刻乱画乱吐等现象明显减少;出国旅游的文明状况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更好地传播了我国的良好形象;完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等制度建设,推动相关立法,并努力让制度长出“牙齿”;通过正面宣传和树立典型,营造文明旅游的社会舆论环境;推进文明旅游的社会监督体系建设,让全社会共建共享文明旅游;组建旅游志愿者队伍,建立文明旅游的“播种机”“宣传队”。

 

  王德刚认为,近几年,全国旅游系统在游客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布文明旅游公约、建立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制定旅游志愿者管理办法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还需长期持续下去。

 

  翟向坤说,针对游客旅游过程中频频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既需要正面宣传,也需要反面惩戒。一方面要从法规制度层面做出全面、细化的约束,为不文明旅游行为戴上“紧箍咒”;另一方面要培养旅游参与者的规则意识,重塑法规尊严感,从“要我文明”转变到“我要文明”。长远来看,文明旅游的实现应基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最终要靠的还是自律。因此,正面的宣传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报告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推动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石培华指出,文明旅游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基础性、先导性、示范性和支撑性作用。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新的身份——游客。游客的文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状况。同时,旅游也是分享优秀文明成果、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和生动课堂,是精神文明美丽的风景线。此外,文明旅游还有利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国际优秀文化,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

 

  翟向坤提出,文明旅游显示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明旅游的深入推进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明旅游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创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拓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渠道。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