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媒体与学校» 【湖北日报】中国工会十七大在京举行,我省代表热议——眼睛向下,让职工当主角

【湖北日报】中国工会十七大在京举行,我省代表热议——眼睛向下,让职工当主角

[发表时间] 2018-10-24           [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谢文哲

  激发劳动热情,凝聚奋斗伟力。


  10月22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大会报告中提出,以职工为中心,让职工当主角,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如何让工会离职工更近些?如何让一线工人发挥更大作用?连日来,我省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回归本质“到职工中去”

   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这是党中央对群团改革的要求。


  我省工会改革,“去四化”落实得如何?湖北代表们十分关注。“坚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工会改革的方向。”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董永祥说。


   去年11月,省总工会开启以联系基层一线、帮扶困难职工、促进工作落实为主题的“联帮促”活动,1000多名工会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厂矿车间,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眼睛向下、面向基层。”董永祥说,“联帮促”等系列活动,是增进职工感情、密切群众关系、锤炼干部作风、回归工会本质的一次生动实践。


   工会干部与职工面对面、心贴心,武汉市总工会打造“到职工中去”活动,受到广大职工好评。“就是要改变工会机关化工作方式,聚焦主责主业,真正向群众组织回归,当好职工‘娘家人’。”武汉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李述永说。



  叫响做实“职工有困难找工会”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然而,职工遇到困难,能想到工会吗?


  今年3月,宜昌市民曹某的妻子患白血病入院治疗两个月,导致生活困难。他在网上向工会提交临时生活救助申请,上午发出信息,下午就收到了1000元救助款。“赢得职工群众信赖,就要解决好他们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宜昌市委常委、总工会主席王均成介绍,宜昌将工会工作搬到网上,实现网上网下相互融合,在职工中构建“朋友圈”,在网络上搭建“连心桥”,叫响做实“职工有困难找工会”。


  专业律师服务、心理疏导、劳动就业咨询……去年8月,荆门建立我省首个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这个平台,工会为困难职工提供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荆门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朱秋娣说,工会请社工或志愿者在帮扶前入户走访、帮扶后跟踪回访,“热”帮扶取代了过去工会内部审核、银行打款的“冷”帮扶。



  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风尚


  能否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关键靠劳动者。


  工人社会地位不高、年轻人不愿当工人等现象,引起许多与会代表关注。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工匠精神回归,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风尚。”曾走进央视节目《大国工匠》的武船集团起重工周永和说。


  从普通焊匠到武汉一冶公司技艺传授、技术研发的主力,赵宗合是名副其实的“工匠”。他认为,政府和企业都要转变思想观念,在工资、培训、荣誉等方面向技工倾斜,让一线员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更多的人愿意当蓝领、立志做工匠。


   国创高科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义秦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投入“真金白银”,鼓励技术研发人员大胆实践、多出成果,并带动更多的部室、车间、班组创先争优。


  东风商用车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前不久受省总工会推荐步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成为一名在职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待遇越来越好,地位越来越高,我相信,当技术工人一定会越来越成为一件光荣的事。”王建清说。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