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规划系列讲座“考体制的那些事儿(下)”在我院举办
2025年3月27日,社会工作学院举办“考体制的那些事儿(下)”——公务员职业规划系列讲座第二场,面向全院学生深入解读体制内招录体系,帮助同学们科学规划备考路径,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本次讲座由辅导员李惠宇老师主持,邀请体制就业实务专家孙志超老师担任主讲,围绕选调生选拔逻辑、公务员考试笔试与面试准备等议题展开深入讲解,现场反响热烈,互动积极。
“选调生”:从“优秀毕业生”到“基层骨干”的成长通道
孙志超老师首先为大家梳理了当前“选调生制度”的背景与发展脉络,指出其本质是党政系统选拔干部的源头工程,是国家重点培养对象的“第一梯队”。他从“选调的本质”“省情与系统选择差异”“入职后的培养机制”三方面,细致讲解了普通选调、定向选调、专项选调三大类的政策区别与应对策略。他特别指出,选调考试并非“更简单的国考”,而是政治素质、基层意愿、表达能力、专业适配度等多维考察的综合体。
笔试靠方法,面试看本质
在公务员考试笔试与面试部分,孙老师以“申论如何避套话、行测如何提速度、时间管理如何做减法”为切入点,传授实用策略。他强调:笔试拼的不是题海战术,而是对出题思路的理解;面试拼的也不是模板,而是沟通逻辑、问题理解与公共意识的呈现。
特别是在面试环节,他结合大屏PPT内容,逐一讲解了四种主流面试类型:常规结构化、材料结构化、结构化小组、无领导小组讨论,并结合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实际部门安排给出实战建议。他提醒大家,想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必须理解“考官想看到的是你解决问题的真实能力,而不是背稿的技巧”。
体制不止一种路径,认清格局才能走得更远
在讲座尾声,孙志超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公务员体系之外的其他体制内职业路径,如: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选调村官转岗机制、法院检察院系统招聘等,帮助学生建立对体制系统的更宽广认知。
他鼓励大家以公共精神为导向,以个人能力为基础,合理评估匹配度,不盲目从众、不片面追求“上岸”,在稳中求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通过本系列讲座,同学们对体制内就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知,明确了备考方向与努力路径。学院也将继续关注同学们的成长需求,支持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