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活动 | 首都博物馆探秘活动圆满结束
2019年12月8号下午,社会工作学院志愿者部的同学们参加了由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主办的公益活动,陪伴心智障碍者一起探秘首都博物馆。
第一次接触心智障碍者时,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不知所措。但事实上心智障碍群体与你和我没有什么不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普通人在五岁时处于幸福的童年阶段,十岁脱离了少儿期,十五到十八岁处于青春期,二十岁开始求学的经历,之后成家立业完成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年龄、种族、性别不同,但是生命大致方向是一致的。而心智障碍者的历程只是有一点点的延迟,他们的童年也许会持续到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才能脱离少年期,青春期甚至三十几岁才能到来。
(同学在为“心青年”讲述展品的故事)
但确定的是,我们所拥有的生命历程,他们也一定会经历。因此他们的行为模式在我们看来也许觉得有些奇怪,但本质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与我们有些“时差”。
(细心的帮助“心青年”上扶梯)
对于心智障碍者来说,其实他们比普通孩子更渴望能够拥有朋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长时间被主流社交群体隔离在外,社交技能的学习会成为问题。多次的社交碰壁,让他们对于“与人相处”这四个字有不同程度的惧怕心理。我们认为对心智障碍者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让他们回归到生活的本真中去。
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生活也应该就是那样。
这次活动其实是一个双向的窗口,能够让他们逐步地认识到这个社会并不是像他们所想的那么危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志愿者的接纳、尊重与友善,为他们走出家门增加勇气,促进他们融入社会,为拥有品质生活打下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面向公众的窗口,让不了解心智障碍者的人通过与心智障碍者相处,增加对“心智障碍”这四个字的正向认识,消除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刻板印象和认知误区。
(“心青年”为志愿者介绍展品的历史)
当心智障碍者在轻松友好氛围中感受融入社会的美好,在游戏里体验到友谊带来的快乐;当他们走出家门,发现融入人群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困难;当他们主动融入人群,拥有源自于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世界便多了一份难得的幸福。活动为他们带来的快乐,比一份礼物来得更有意义。
(志愿者和“心青年”找到任务地点并合照)
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对于心青年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被心青年们的单纯可爱所打动!
(曹邈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小小感想,朋友圈都有着说不完的话了)
(不一样的外表下,有着同样美丽的灵魂,是王李韬同学对活动的感想)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心青年”们的快乐,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通过倾听和陪伴,“心青年”与志愿者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本次志愿活动让我们明白:有时候帮助别人并不仅仅意味着付出金钱,更重要的是这样简简单单的陪伴。
(在活动中心青年的家长也给了我们许多的帮助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