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社会工作学院举办社会工作专业劳动教育专题视频研讨会

2020年5月10日下午,社会工作学院举办社会工作专业劳动教育专题视频研讨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主任、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邓锁,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总干事郑丝雨应邀做主题报告,社会工作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并交流。会议由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王晓慧主持。

 

 
 
 

 

执行院长叶鹏飞副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对两位校外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他介绍了举办本次专题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强调实践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特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可以与劳动教育实现完美融合,促进高素质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

 

邓锁副教授以“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社会工作参与:以北大社工师生参与抗疫为例”为题进行了发言。他以北大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参与抗疫服务为例,分析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教育的启示。他认为,高校劳动教育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社会工作专业最早就是从劳动中从实践中诞生而来,从学徒制到院校教育发展历程中所体现的实践性,与劳动教育有很好的契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理论和方法也有利于高校劳动教育的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社会工作本土实践教育的关系;结合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对专业实习的支持;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拓展社会工作实践教育的空间,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实习与就业质量。

 

郑丝雨老师以“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工作实践与反思”为题进行了发言。她从社工机构和社区社会工作的视角,分享了“战疫”期间社工机构在社区中开展的服务工作等实践经验,反思了疫情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提出了从洞察力、感受力、感染力、反思力等四个维度来重新审视社会工作。从作为用人单位的社工机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观,她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实习实践中要具备不怕苦、不怕累、肯担当、爱学习的劳动态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基础功底过硬、专业知识过关、实践能力突出的劳动技能。

 

副院长吴建平教授从劳动者权益意识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视角出发,以“劳动与工会”为题进行发言。他首先介绍了工会得以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工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面临的种种曲折;然后详细的介绍了工会的三种理想类型,即作为集体谈判的经济代理机构、作为阶级斗争的动员载体和作为社会整合的中介组织,并指出这三种理想类型实际上是揭示了工会的三个基本立足点,即社会、市场和阶级,而实际的工会组织,则是基于自身所处的特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面临的劳资关系问题而在这三个基本立足点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工会发展道路。吴建平教授的发言强调了劳动教育也需要重视劳动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问题,而工会作为劳动者权益维护和保障的重要组织,应成为劳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工作系主任原会建副教授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为题进行发言,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出发,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劳动教育的导向、劳动教育的内容及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等三个方面。在导向上,要充分整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帮助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劳动价值观,增强对本专业和职业的认同,实现专业价值,服务大众福祉。在内容上,服务性劳动应是社会工作专业劳动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组织动员我院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回应社会群体的困难和需求,为社会大众提供内容多样、层次丰富的针对性专业服务,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在课程设置上,专业劳动教育应以分阶段、分层次的专业实习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注重课堂内外的实践与训练。在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形成全方位、立体多元的社会工作专业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教研室主任孟宪红老师围绕“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与劳动教育的结合”进行了发言。她讨论了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指出了劳动教育与实习结合的必然性:实习是学习劳动知识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劳动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是养成劳动品质的练兵场。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就是一种劳动实践,而且是一种专业的劳动实践。学生通过深入社会工作实务机构的专业实习,可以深化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在专业实习中学生所坚持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专业品质,与劳动价值观、劳动品质是一致的。

 

院长张默教授作了总结发言,提出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模式要与时代同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要培养爱劳动、会劳动、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才,注重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的劳动教育内容应包括培养服务意识(社工价值观)、服务方法和技术的训练以及创新思维和务实精神的教育。服务学习是社会工作专业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课程或具体项目,有计划安排的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专业”的执行与“反思”的历程,回应服务对象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此外,社会工作专业可以为高校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提供专业支撑和专业支持。

 

会议围绕社会工作专业劳动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