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路教授谈“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不平等研究”
5月6日下午,我院举办了“劳动与社会”系列讲座第十六讲: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不平等研究。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教授主讲,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叶鹏飞主持,我院广大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路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共同富裕”和“社会不平等”的概念。李教授从当下社会不平等研究遇冷与共同富裕研究大热两个问题入手,向同学们阐述了社会不平等研究于共同富裕的意义和价值,指出社会不平等研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之一。

随后,李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社会不平等研究的理论视角和方法。理论视角方面,李教授指出其在研究社会不平等问题中所运用的视角并非社会治理学和社会历史学,李教授主张采用不平等的制度主义理论看待社会不平等问题,认为社会不平等并非抽象的,而是与制度背景和发展阶段密切相连。方法论方面,李教授认为应当主要把握“一分为二”与“唯物辩证法”,注重考察社会不平等问题中的双重效应,同时关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
接下来,李教授首先从世界范围介绍了几种理解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看法,指出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其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都伴随出现不同水平和程度的社会不平等现象,社会不平等不会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动退出人类历史舞台。其次,李教授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新阶段中国社会不平等的“特点”,依次从“双向强化”、“叠加效应”、“体制转型”、“发展与转型”、“结果平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在场老师及同学理解中国社会不平等现状提供了全新视角。在了解中国社会新阶段社会不平等特点后,李教授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国社会不平等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教授认为,中国社会不平等格局主要受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结构、资源分配机制、社会结构(城乡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影响,整个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分配结构发生的重大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的利益结构随之发生深刻的分化和根本性重组,新的利益群体和利益格局的形成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
讲座最后,李教授对此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深度总结,耐心回答了到会师生提出的问题。随后,叶鹏飞院长就讲座进行总结发言。他强调,李教授的讲座让我院广大师生对新发展阶段社会不平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李教授从社会不平等的角度为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叶鹏飞院长指出,控制和削弱社会不平等,实现社会财富的共享,不仅取决于国家和不平等关系双方的力量,作为第三方的社会工作在其中也有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叶鹏飞院长的发言结束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