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社会工作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2025年7月4日至6日,中国社会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西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社会学会、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千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成都,深入研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推动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发展。
我校社会工作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大会号召,多位教师在分论坛中担任主持人、评议人和发言人,充分展现了我校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
由我院参与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分论坛,设置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城乡发展、数字治理等五大专题,系统研究新时代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区治理基础理论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研究专题中,叶鹏飞教授做了题为《代理与纽带:社会治理创新中工会参与双重功能》的发言,指出工会参与社会治理是在应对国家和社会治理有效性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发展的。其政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理面向多元共治的发展思路,二是群团组织在新形势下不断强化政治性、群众性的改革需求。在当前实践过程中,针对工会作为国家代理角色的局限性、双重代理角色难以平衡、代理和纽带功能形式化和象征化等问题,要在坚持政治性的前提下,增强群众性,并加强与社会组织协同,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张文潇讲师分享了《转译偏差与网络重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同机制的社会学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认为北京市作为超大城市在探索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困境主要缘于“转译偏差”,具体表现为作为核心行动者(政府部门)存在垂直沟通路径单向化、水平沟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异质行动者(输送方、受益方和评估方)之间因目标分离、利益博弈等问题难以有效构建合作网络,并给出对应政策建议。
在多维视域下的社区治理与社区建设研究专题,李香梅同学代表张奎副教授做了《新时代中国乡村全面振兴水平的多维测度与区域对比研究》的发言,她指出,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及浙江、青海两省振兴综合水平均稳定增长、增幅相近,但发展水平浙江>全国>青海,且不同维度增长情况有别。基于此,提出实施差异化政策、加强区域合作等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5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治理基础理论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创新;城乡社区发展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数智社会、技术治理与未来社区建设;多维视域下社区治理与社区建设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我院教师的精彩发言不仅展示了扎实的研究成果,也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社会学学科在学界的影响力。未来,社会工作学院将继续立足中国实践,推动社会学研究理论发展与现实解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