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学院成功举办实务工作坊(十七)
8月12日至13日,“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坊系列(十七)” 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致远楼909成功举办。活动由我校社会工作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联合主办,美国布莱恩默尔学院副教授、宾夕法尼亚州凤凰体验式创伤治疗中心创始人及主任斯科特・贾科穆西(Scott Giacomucci)担任主讲人。
斯科特·贾科穆西教授是国际心理剧与社会计量领域的知名学者与实践者,现担任美国小组心理治疗和心理剧协会(ASGPP)执行理事会成员、《心理剧、社会计量和小组心理治疗》杂志联合主编,并曾担任多部国际心理剧丛书的联合主编与作者。他是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首届新兴社会工作领袖奖的获得者,还曾荣获ASGPP的David Kipper 学术奖、创新奖。他的研究与实践结合了临床社会工作、小组心理治疗、心理剧以及创伤干预等多个领域,强调理论与方法的跨界整合与应用。
8月12日的主题为“社会工作、社会计量与心理剧”,在课程中,贾科穆西教授首先回顾了心理剧创始人雅各布·莫雷诺(Jacob L. Moreno)的生平与思想渊源,介绍了其在20世纪提出的“心理剧”“社会计量”等核心理论。他指出,莫雷诺不仅是一位精神科医生,更是一位社会思想家,他提出的社会计量(Sociometry)为理解群体关系和社会网络提供了系统化方法。在社会工作领域,这一理论有助于发现并改善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促进关系网络的修复与发展。
在讲解心理剧时,贾科穆西教授强调,它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即兴演出和团体互动来探索内心世界、表达情感、修通关系的深度方法,尤其在团队建设、心理教育、创伤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他结合大量案例,解释了心理剧在不同场景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并指出社会工作者、咨询师、教育者都可以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
在理论讲解之后,贾科穆西教授引导大家进入具体的实务体验。他介绍了“社会原子”、“角色原子”和“社会关系图”等经典工具——通过绘制和呈现个体与周围重要他人的情感联结、角色分布以及群体关系网络,帮助参与者更清晰地看见自己在关系系统中的位置与互动模式。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揭示潜在的支持与隔阂,也为改善人际关系提供了直观依据。随后,他展示了具象化技术和雕塑法等富有创造力的实务方法。具象化技术通过物品、动作、象征性安排,把抽象的情绪、关系或冲突转化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从而激发新的理解与情感反应;雕塑法则利用空间布局与身体姿态,呈现并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使隐性的情感动态在三维空间中被看见和感受。这些技巧在现场的演示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学员们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对方法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思考了它们在社会工作、心理咨询和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可能性。
大家在聆听与体验中不断提问,与主讲人就“心理剧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运用”、“社会计量与现代社会网络分析的结合”、“创伤干预中的伦理考量”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贾科穆西教授耐心解答,并鼓励大家结合各自领域的实践经验,探索如何在中国社会与文化背景下创新应用这些方法。
在互动环节中,学员们尝试绘制自己的社会原子图,或参与到具象化与雕塑的演练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大家不仅加深了对工具的掌握,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发现了方法在本土化实践中的新思路。现场气氛活跃,既有严肃的学术探讨,也有轻松的交流与笑声,体现了学员们饱满的参与热情与专业投入。
8月13日的主题为“创伤知情照护与创伤治疗心理剧”,贾科穆西教授简要介绍了创伤知情照护的理念,指出创伤不仅存在于个体的心理层面,也深受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影响。在创伤干预中,服务者需要营造安全、尊重与信任的环境,避免任何可能引发再次伤害的介入方式。他提到,美国物质滥用与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提出的创伤知情六大原则——心理安全,信任和透明度,同伴支持,合作和互惠关系,赋能、表达和选择权,文化、历史和性别议题,为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随后,他引导大家将创伤知情理念与心理剧方法结合,并介绍了心理剧的基本过程,包括暖身、演出与分享三个环节。在暖身中建立信任氛围,让参与者逐渐进入状态;在演出阶段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空间移动等方式呈现与创伤相关的经历与情感;在分享中让参与者表达感受与收获,从群体支持中获得力量。整个过程中,他强调必须在安全和信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以确保参与者的情绪被充分接纳,并防止引发新的创伤反应。
在实践环节中,学员们体验了结合创伤知情理念的社会计量与心理剧活动。现场氛围温暖而有力量,学员们在体验中互相支持、真诚分享,不仅学习到新的方法与理念,也感受到安全与包容在群体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在创伤干预的敏感度,还是在具体操作的技巧运用上,大家都收获颇丰。许多参与者表示,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还对自身的成长和自我关怀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次工作坊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方法的示范与理念的交流。心理剧与社会计量作为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实务工具,与我国社会工作在创伤干预、群体动力分析、关系修复等方面的需求高度契合。通过贾科穆西教授生动的讲授与现场演示,参与者在拓展理论视野的同时,也获得了可直接运用于一线的实务技巧与灵感。这些收获不仅为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从业者在未来开展创伤知情照护与治疗提供了坚实基础,启发了更多跨领域融合与创新的可能。
撰文:苏雨
摄影:帅雨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