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提高我院学生的党性修养,加强党员思想觉悟建设。文化传播学院“文传党员先锋队”成员利用军训休息间隙,以各连为单位,各先锋队成员在军训期间开展党史学习三讲活动,与同学们分享党史故事、革命故事、新时代故事。
2021年7月14日,“文传党员先锋队”共派出4名同学参与党史学习三讲活动。
上午10点,来自2020级新闻一班的党员先锋队成员李艳鹤和大家分享了在1984年,修建中铁道兵十师的邓连吉的连长,为了修建青藏铁路带病上阵,在高原上不幸患上白血病的故事。中国人用行动证明了可以修成高原铁路。
上午10点半,来自2019级汉语言一班的党员先锋队成员张艺潆为七营的同学分享了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的故事。在1933年邓中夏在上海租界不幸被捕时,被叛徒供出真实身份。在狱中,邓中夏坚持“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最后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
晚上7点,伴随着正步的脚步声,一连的党员先锋队成员,来自2019级汉语言二班王富豪同学为大家介绍了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旧战斗到最后一刻。
随后,五连的党员先锋队成员王子昕与大家分享了红船卫士王会悟的故事。她详细介绍了中共一大召开的艰险与不易,而王会悟虽不是正式代表,但为一大代表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教育、女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炎热的盛夏,党员先锋队成员们不惧训练的艰辛与困难,利用休息时间为连队同学分享介绍党史故事,从最初的策划准备、拟稿修订,再到最后的精彩呈现,无一不体现出文传青年学生的风貌,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以自身所学,强连队信念,进一步增强对党的认同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宝贵经验,对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附:五连党员先锋队成员王子昕同学稿件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5位代表之外,还有一位女性,她虽然不是正式代表、没有参加党的会议,但却活跃在党的一大台前幕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以后,加在她身上的荣誉有很多:南湖会议的“红娘”、“一大”幕后英雄、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会务工作者”,她就是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
毛主席由衷地称赞他们夫妻俩:“你们是真正的人”。
1921年前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广泛传播和五四运动的风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纷纷建立,李达、王会悟夫妇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起,积极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奔走操劳。
1921年6月份,共产国际派来了马林、尼克尔斯基,积极筹备党的一大。陈独秀当时正在广东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由于无法脱身,便指派李达负责具体筹备。
李达主要负责文字材料起草,而涉及开会地点、人员食宿、交通、寄发会议通知等会务工作,都由王会悟具体承担,这也是她被称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会务工作者”的由来。
王会悟牢记重托,颇费一番周折和思量,最终将会议地点选在了一大代表李汉俊胞兄李书诚的家中,一栋位于法租界望志路上的石库门房子。这里环境僻静,从环境、安全、出行等方面考虑,都是最好的选择。
一切准备就绪,1921年7月下旬,15名代表齐聚这里,出席了这次载入史册的历史性盛会。
会议前几天,一切正常。但是他们不知道,一行人的行踪早就被密探所盯上。
7月30日,会议代表正在举行第六次会议,会场突然闯进一个陌生人,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马上组织代表们疏散转移。因为行动及时,会议和出席代表未受任何损失。
但此时,一大已经不能继续在笼罩在监视阴影下的原场地继续进行了,急需寻找一个备用场所。但是上海虽大,谁也不敢确保新的地点不被密探盯住,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但始终确定不到合适地点。
这时坐在一旁的王会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去距离她家乡桐乡不远的嘉兴城南的南湖。王会悟认为,那里只是个小县城,游人很少,密探一般不去。在湖上,代表们可以租一条船,用打麻将、聚会做掩护。她在嘉兴也有很多同学、朋友可以提供帮助,并且上海到嘉兴的火车非常方便。
王会悟话音一落,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当即决定,由王会悟先行前往嘉兴安排好一切。
7月31日,一大代表们乘火车赶赴嘉兴。王会悟提前租好了游船,代表们依次登上游船,党的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就于画舫的中舱举行。与会当日,天清云淡,偶有细雨。身着斜襟短衫、黑绸裙子的王会悟坐在船头,假装游湖,实为望风。一旦有船靠近,就会用折扇敲击船板。听闻此声,舱内的人心神领会,立即以噼里啪啦的麻将声作为掩护。
天上下着阵阵细雨,湖面上十分静谧,游船上不时传来留声机的歌声和洗麻将的声音,在声音的掩盖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就在会议代表的热烈讨论中诞生了。
那艘轻轻摇摆的画舫小船,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后来被命名为“红船”。而在“红船”上守望的,就是王会悟,一个虽然没有列席一大,却全程参与了一大的女性。
中共“一大”不仅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创建过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王会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光荏苒,“红船精神”有着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红船精神形成之后,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红船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次,它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在红船精神的内涵中,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当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着自己的理想,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再者,红船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党建思想的重要成果。”
一大以后,王会悟仍然同丈夫李达一起,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并担任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份妇女刊物《妇女声》的编辑。
党的二大依然在上海召开。代表们在屋内开会,王会悟则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在门口“放哨”,机警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是名副其实的“警卫员”。
王会悟的一生未身居要职,只是默默地从事革命活动,开展教育、妇女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凭借良好的记忆,为中国共产党编写早期党史,提供大量口述资料,成为重要的党史知情人和见证者。
王会悟不计名利,甘守奉献,无私为党,不愧是“开天辟地一女杰”。
供稿/文传党员先锋队报道小组 王子昕 朱旭彤
供图/文传媒体宣发组 叶思彤 谢叶子琼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