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尘蹊话剧社全社成员召开了台湾剧作家姚一苇先生的话剧剧本《红鼻子》的剧本研讨会,增加全社成员对话剧《红鼻子》的理解,为了能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全社成员对《红鼻子》进行了细心研读,并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其在大陆的演出经历。
作者
作者:
姚一苇,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本名公伟,字一苇。视野广阔而勇于探索,他的剧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地探索、追求一种融会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他经常在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故事框架中,铸入一些现代的、崭新的思想或意念。他不但从我国古老的戏剧传统、民间歌舞、皮影、鼓书、弹词、杂耍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艺术表现力,而且大胆地借鉴了外国面具、哑剧、歌队、象征手法等各流派的戏剧技法,从写实到抽象,无不成功地拿来为体现内容服务。他的作品清晰可喜,蕴意无穷深受读者喜爱。
剧情:
四个家庭由于暴雨封路困在了旅馆里,带着各自的困扰和麻烦在此地焦灼的等待,红鼻子是一个与他们彼此都没有交集的人,却一一化解了他们的困扰,然而自己的羁绊终究没有得到化解。在成为红鼻子的那一刻,神赐就再不愿做回自己,因为那是唯一可以令他忘记原本厌恶的自我和生活,通过帮助别人自我满足的方式。他从不摘下面具,因为不愿做回曾经的自己,不愿过回从前的生活,不愿记起自己也是个为生活琐事与烦恼缠身的普通人,他不会回去的,即便是失去生命,也绝对不会回去的。
在大陆的演出经历:
“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1982年2月演出《红鼻子》,不仅青艺演出六十余场,大陆各地剧场亦连续搬演此剧。这是两岸因政治因素隔绝三十多年后,大陆剧院首次在舞台上介绍当代台湾剧作家的剧作,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性意味。
供稿:相超仁
供图:尘蹊话剧社营宣部 吴若楠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