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让你觉得年来了?

发布时间:2020-01-23 09:00:00


明天就是除夕了,无论身在哪里,我们的心都在一起。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过个年。

刘昊霖-儿时.mp3音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I5MdEN9dCmIfj4EYg9s3w



是邻居家门口贴上的对联,还是路边店铺挂上的灯笼?

是街道上传来腊肉香肠的飘香,还是母亲塞过来的果脯的香甜?

是商场超市开始搞新年促销,还是年货集市熙熙攘攘的热闹?



当中国红亮起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年来了。

批发市场变成红色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巷子和街道都挂满灯笼和中国结,前来购置年货的人们穿梭其中。

叫卖声此起彼伏,其中混杂着街边小店音响传来的庆年歌曲。一到夜晚,城市就亮起五颜六色的小灯,除了属于屋檐和路牌下的那片红,其余的都挂在北方光秃的枝丫上,安静地闪烁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光。



尚且记得大年初一的早晨与爸爸妈妈一起贴对联和窗花,窗外传来阵阵爆竹声,院子里的汽车因为巨大的声响而叫个不停。

下楼去,轻轻地踩在红色的鞭炮碎屑上,松松软软,因为数量极多,所以地上就像是铺了一层红地毯。

北方的冬有时会落雪,这些白色的小精灵亲吻红色地面,那是“冬”姑娘与“年”大哥的亲切见面。

这一刻,两种时空交融,那是雪的缓慢轻盈和爆竹的热烈厚重。慢与快、轻与重同时呈现,别有一番滋味,我想那是独属于北国的浪漫景致。



人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出街来,在大街小巷中缓慢或快速地穿行,庙会和灯展的上空洋溢着过节的喜悦气氛。



南方的年好像多了一份温暖,那里有温柔的海风吹拂,蓝天白云抬头可见。在这里,年的红仿佛更加鲜艳,它在大自然的色彩的映衬下,韵味更浓…




由于出于安全和城市建设考虑,三亚已经静止在市区和景区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儿时春节五彩斑斓的烟花和响彻整日的爆竹已经远去…

好在有灯笼,让我们感到了些许年味。

本是元宵节的庆祝之物,时至今日,灯笼已突破了元宵节的边界,成为了新年伊始时节日的象征。

月川桥是三亚几条交通要道之一。白天,火红的灯笼和月川桥白色的桥身形成了鲜明对比。



夜色降临,华灯初上,火红的灯笼带来了新年的气息。夜晚,滨海道路上椰树与灯笼相映,别具一番风味……





采购年货时,一些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东西,此时却摇身一变成了主角。

花生果干瓜子等小零食占据了商场的半壁江山。



这些巧克力也许味道并不够正宗(甚至粘牙),但确确实实是正宗的新年味觉记忆。





大白兔、花生糖、玉米软糖、牛轧糖、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也许是人们舌尖上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看着商场里成堆的糖果,不禁有种全带回家的冲动。

小时候跟随着父母走亲访友,每到一户人家时,总喜欢揣上一把糖果,把两个荷包都塞得满满当当。

也不爱吃,就喜欢揣在兜里,仿佛自己就是天下最富足的人。



1657613854144.png


一提到过年,我能想到的就是“炸”这个字。在河南,我们就说“出锅”,出锅就是把各种各样的东西从锅里炸出来,比如鱼啊!猪肉啊!菜丸子啊!糖糕啊!麻花啊!

这个“炸”,最吸引人的就是全家人一起劳作。中午刚吃完饭,每个人就开始有了自己的分工。爸爸切鱼、母亲切萝卜丝、妹妹帮忙洗碗,递各种食物。



切肉要切得很碎很碎,倒在盆里裹上面粉腌起来。切葱花、切姜丝,还要准备许多洗好的大瓷盆,用它来装炸好的酥肉、丸子、鱼。

父亲烧着火,母亲右手拿着漏勺,左手用力一挤就挤出一个圆圆的丸子来。裹着面粉的丸子一放进锅里,瞬间冒着油花,好看极了!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炸酥肉,金黄金黄的又酥又脆。还没放假前,就和母亲说好要吃酥肉了!



要说过年的最佳零嘴,必须得投卤味和腊肉一票。



在小镇上的人们会自备一个大大的高桶,桶底放上柴火,桶面搭上架子,将火点燃,灰白色的烟雾轻拂过每一块肉的肌理。

腊肉就是在这木炭火的熏烤中,以最古老而纯朴的方式诞生的。



快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开始杀鸡宰鱼,有的在家里找个地儿挂起来,有的直接挂在家门口的某棵树上。



肉们褪下皮毛后袒露出自己的骨架与血管。被整整齐齐地挂成一排,鲜红的血与雪白的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觉得不适,只觉得这些肉们有种要完成某种神圣使命的悲壮感(——被吃掉)。



浓郁的酱汁浸入肉里,绵软细腻的表皮和多汁饱满的内在相得益彰,连鲜嫩弹牙的肉筋也是给口腔的惊喜。

小时候每当路过卤肉摊时。那眼珠子就差掉那一大盘一大盘的卤肉里了,父亲能给自己买个卤鸭翅就是这天里最幸福的事情。



其实过年时每顿吃的腊肉并不多,也许是被同桌的美味珍馐夺去了光彩。



在北方,无论是啥节日,都要吃上一顿饺子。过年也不例外。每家每户都有自己包饺子的方式,味道也各有不同。



每个人对年味的感受各异,最根本的原因也许是每家人的手艺有所不同。

自己对年味的感悟,也许源于奶奶炸的酥肉,或是妈妈包的饺子,也可能是父亲炒的小菜。

但追其根源,终究来自于家人对这些美味的烹饪而带来的舌尖上的独特记忆。



过新年的美食,珍藏着老一代人长期储存食物的方式,也藏着人们对于肉这一自然的馈赠的珍惜。

街道上弥漫的若有若无的烟熏味,也成了一种过新年的味觉记忆。



若问每一位异国他乡的游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那必然有一块留给家乡。

而一提到年,就又一下子回忆起家的种种。

那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是和亲人们点灯促膝长谈,是与几位老友会晤,回忆过去,畅想明天……



嘿!你回家时,会不会有人在等你?

我想是有的。

他们盼着,念着,守着你回家的倒计时。

他们想象着你下火车时的样子,是胖了,还是瘦了?

当你奔向他们时,请拥抱一下吧!



家里若有娃娃,他们会缠着你。

“哥哥姐姐,我们一起做个鱼灯吧!”五彩的纸,用胶粘结起来,铺在竹子做的框架外面,那是家乡特有的年。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关于年的记忆,是一处景、一个人,亦或是——一群西伯利亚飞来的白天鹅。




九号晚上到家,隔天大早就奔向了黄河湿地公园,在风景区里踱来踱去,走了三万多步,就只为了和鹅兄会晤。

天鹅是有灵性的生物,它们时常三两成群,聚成一堆的大概都是一个家族。

“天鹅是一夫一妻制,”同行的朋友顿了顿,说:“它们可比人讲信誉多了,说一起过冬就一起过冬。”

这些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小精灵们,我每年都要来看一次,但今年感觉有些不一样。以往去看天鹅就像是例行公事,觉得我就算不去,它们也不会跑。

而今年从他乡归来,回家过年,竟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它们见面,看它们或与水面滑翔,或与家人依偎在一起,不知不觉就傻笑起来。




每年年三十的晚上,奶奶总会在年夜饭之前,把等会年夜饭所有要吃的菜弄一点点出来,整整齐齐的和水果以及糖类,酒水摆放在大门口,奶奶说这是泼水饭,是为了让逝去的家人也能跟我们一起吃上年夜饭。

然后再放一封大大的爆竹,再接着一家人就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其中长菜(青菜和蒜苗洗净但不能切断,直接放在锅里煮熟)和原子(与狮子头相似,但做法不太相同)都是必吃的菜,寓意着长长久久,团团圆圆。



长大后,春节也许不再能用期待来形容了,但代替它的,是团圆。

春节对于不同地方的人来说都有不同的习俗,尽管各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尽相同,但是团圆对于每一个地方的中国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长大后的人们都在为了生活在不断奔波,有的与家人和家乡分离,但是再忙碌的人都会想尽办法在春节的时候回家与家人团聚。平时生活学习或者工作的压力都能在年三十一家人围在饭桌前其乐融融的年夜饭上被消散。





王铮亮-时间都去哪儿了.mp3音频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I5MdEN9dCmIfj4EYg9s3w



回家,每每这个撩人心魂的词出现时,都会勾起我们对家的回忆。正如每个人的味觉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家都有属于自己的独家味道。



尽管许多人都说,年味淡了。但实际上年味就藏在我们身边。



要说最宏大也是最深刻的标志,还属春运。



每个城市的火车站与机场是人最多的地方。所有人都拖着众多的行李往进站口快步走去,身旁的人仿佛都与自己无关,眼里只有回家二字。

泡面是此时美味的存在。


1657615048046.png


回故乡是一件看似平常却有许多人都难以企及的事情,而乡愁也是游子们独有的宝藏。

无论在外漂泊得多辛苦多狼狈,都明白自己心里踏实地存在着一个故乡——一个自己永远不会失去、永远能随时拥抱的、永远归属的地方。



“我要回老家过年啦!”说话者收拾行李的手一刻未停,脸上充盈着难以抑制的欣喜,这对故乡单纯的热爱与对亲人爱人的思恋都令人无比动容。



在春运时,人们总能被激发出最大的善意。会笑着同意一个快停止检票的人先过安检,会容忍小孩在身旁打打闹闹,会耐心地挤在一个小地方,等待着自己那班归家的车。



许多人在筹备着年货,商场里人满为患。



小男孩的机关枪也许是新年礼物,不过快乐总伴随着痛苦,寒假作业才不会放过孩子们。



人们总担心老年人没有儿女在身边会过得孤独,不过实际上老人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精彩得多。




广场上附近的老人聚在一起下棋,旁边剪头发的老师傅技艺也甚是娴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老人也不例外。唱歌跳舞样样精通。



小广场上跳着的交际舞,是属于热爱生活的中老年人的狂欢。人老心不老,这是人们对青春的存留与追求。



大哥的身体健壮,甚至比许多年轻人还棒!



也许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双方都慢慢老去,可爱与陪伴是不变的。老人紧握着的手,说出了太多没说出口的故事。



街道上多了许多孩童的欢声笑语;噼里啪啦的抽陀螺的声音此起彼伏



石板路上人们摩肩接踵



背影也难掩真情



在广场上遇到的阿姨。尽管岁月并没有放过每一个人,但她温柔典雅的气质仍使她成为了人群中最显眼的一个。



“吃”,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新年这种场合下,“吃好”,更是每个人的追求。



在一年之末新年伊始,千千万万的游子带着无比的眷恋与一年的收获回到故土,与亲人含泪相拥,围炉聚饮,畅谈这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尽管话到最后已是哽咽。



倦鸟知归巢,人们也有一方心之所向。人们欢欢喜喜地念叨着的“回家过年”,说的往往是回到养育他们成长的故乡。



孩子们也学着大人,为来年奉上最诚挚的祝福与期望。



短短几日的相聚,成为了游子们新的一年里最甜蜜的回忆,他们怀揣着更美好的生活的渴望,再次踏上异国他乡,奋力实现着渺小却又伟大的梦想。


附: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