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清帝第二书》
康有为
上书原因
1895年春,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包括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同时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等不平等条款。这个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上书概况
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就联合了18省举人,共1300多人,在1895年4月30日到5月2日齐聚松筠庵,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在上书中,他们强烈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并提出了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
反对条约
《上清帝第二书》开篇就点明了救国的目标和措施,“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书中提到,《马关条约》中的条款包括割地、赔款、通商、免税、缴械、献俘、迁民等。
在康有为看来,朝廷“甘忍大辱,委弃其民”,是欺师灭祖。
还说皇帝不该听信议臣所说,“以为京师为重,边省为轻,割地则都畿能保,不割则都畿震动,故苟从权宜,忍于割弃也。又以群义纷纭,虽力摈和议,而保全大局,终无把握,不若隐忍求和,犹苟延旦夕也。又以为和议成后,可十数年无事,如庚申以后也。”
接着又说“窃以为弃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抛弃台湾民众就会散尽天下民,割地就会亡国,由此把问题拔高。
“弃台民即散天下”
‘梁亡’者,梁未亡也,
谓自弃其民,同于亡也。
——《春秋》
天下人以为自己爱戴朝廷,
而朝廷可以放弃台湾民众。
那么,一旦有什么事,
总会轮到自己被放弃。
这样,民心就会乱,
对朝廷失望,不再拥戴朝廷。
而且,清朝朝廷如此懦弱,
会让其他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国家
都认为中国好欺负,
如果朝廷
对每个国家的要求都答应,
早晚被割得只剩都城,灭国。
不止
落后要挨打
懦弱也要挨打
“昔者辛巳以前,吾属国无恙也,自日本灭琉球,吾不敢问,于是,法取越南,英灭缅甸,朝鲜通商,而暹罗半翦,不过三四年间,而吾属国尽矣。”
救亡措施
“夫言战者,固结民心,力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礼,鼓舞夷心,更速其亡。”
朝廷面临的问题很多,康有为主战拒和,在书中也写了很多救亡措施。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下诏鼓天下之气”
建议皇帝下三份诏书,
“激励天下,同雪国耻”
啊,我咋样咋样,
我反思,我自省,
我“深痛切至”(罪己诏),
又黜大奸、正典刑(明诏),
用贤能(求贤诏),
然后画个饼,
大手一挥,
“使忠臣义士读之而流涕愤发,
骄将懦卒读之而感愧忸怩,
士气耸动,慷慨效死。
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然后皇上用其方新之气,
奔走驰驱,
可使赴汤蹈火,
而岂有闻风哗溃者哉?”
“迁都定天下之本”
认为旅顺、威海都没了,
“海险无有,京师孤立”
建议迁都西安,
以此避开日本等列强的直接军事威胁,
以利再战,
为国家争取战略主动。
“练兵强天下之势”
德国有得来斯枪、毛瑟枪,
法国有沙士钵枪,
英国有亨利马梯尼枪,
美国有哈乞开司枪、林明敦枪、
秘薄马地尼枪,
俄国有俾尔达奴枪,
英国的黎姆斯枪尤其精巧。
大炮除克虏伯炮、嘉立炮外,
还有毒烟开花炮、空气黄药大炮,
以及暗炮台、水底自行船、
机器飞车、御敌戎衣、
测量炮子表,都快速更新迭代。
日本步武泰西,
也能自制新型兵器,
如苗也理枪。
“变法成天下之治”
这是核心内容,
也是康有为所认为的
“立国自强之策”,
当时清朝还面临官制腐败冗官,
在人才培养上,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书中有提到一系列变法主张。
第1步
富国:“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舟,曰开矿,铸银,曰邮政。”
第2步
养民:“养民之法: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
第3步
教民:教百姓务农、务工,培养天文、医学、法律等专业人才, 同时也还有教四书五经。
此外,还提出改革官制,培养外交官等特殊职务官员,并且,在康有为看来,要先除內弊,再发展外交。
最后,书中还提到设议郎等来达到上听下达的效果,连接皇帝和百姓。
总的来说就是,发展近代工农业、改革财政制度和选官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开放言路等,希望通过全面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实现国家富强。
上书影响
1
激发爱国热情:
痛陈《马关条约》签订的危害,批判求和之风,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和民众的爱国热情,促使人们积极思考救亡图存的道路。
2
推动变法思潮:
反映了维新派变法革新的主张,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诸多主张,将变法图强的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潮的发展。
3
开启政治运动:
使变法维新从思想酝酿发展成为了政治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4
促进思想解放:
挑战了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传播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理念,冲击了旧有的封建思想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
5
唤起群体意识:
召集了十八省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力量,唤起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觉醒,增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
上书局限
政治认知局限
对封建皇权依赖过深,对政治斗争认识不足。
经济主张局限
缺乏系统性可行性,未触及封建经济体制根本。
社会视野局限
忽视社会底层力量,文化观念存在保守性。
外交认识局限
对国际形势判断有误,缺乏独立自主外交思想。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