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有序|春分

发布时间:2025-03-20 07:00:00



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通常于每年公历3月19日-22日交节。此时,气象意义上真正的春天,才正式回归。



平  衡

春分是平衡的节气。

春分的英文是“Vernal Equinox”,“Vernal”源自拉丁语,意为“春天的”,“Equinox”则表示昼夜平分。

这天,全球无极昼极夜,阳光给予我们最慷慨的分享,使得世间万物在这段时间积极生长。

汉代《春秋繁露》中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方面,此时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方都是昼夜等长,阴阳平衡。

另一方面,季节平分,从立春到立夏之间都属于春季,春分刚好居于中间,不偏不倚。

所以,春分总给人温吞、中和之感。它拂去大地的枯芜,扬来世界的新生。它在节气中不喧嚣、不聒噪,牵住春天的左右手,安静伫立,在水一方。



春分花信风

一候海棠:

李清照曰:“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元好问说:“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描写了海棠枝头新绿层层叠叠,小蕾中含藏着几点红色的美丽画面;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海棠和梨花相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衬托出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形象。

海棠花的花期虽然很短,但盛开时那种热烈和绚烂,让人难以忘怀。它就像是春天里的一场短暂的盛宴,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二候梨花:

梨花是春天的诗,是心灵的慰藉。不论是“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还是“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亦或是“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它不与百花争艳,却在短暂的花期中尽情绽放,它的纯洁和美丽装点春天,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


三候木兰:

屈原在《离骚》中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兰花的坠露象征着纯洁与高雅,正与他追求理想、坚守节操的精神相契合。“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在月光下更显清冷与纯洁,仿佛与词中的意境融为一体,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庭前木兰花,皦皦扶春阳。”在春日的阳光下,木兰花显得格外精神,与阳光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


安  乐

竖鸡蛋



“春分到,蛋儿俏”,民间“竖鸡蛋”的习俗,把鸡蛋在桌面上立起来,如果能做到中正不倒,便能旺财旺运。据说是因为春分这一天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鸡蛋较容易竖起来。


吃春菜



吃春菜也是春分的习俗之一。“春菜”是一种野苋菜,逢春分那天,人们都会去采摘春菜。“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民间有这样的顺口溜。采摘来新鲜的春菜,投入鱼片滚汤,名曰“春汤”。热锅里鱼片和春菜的鲜美随气泡浸进汤汁,鱼片白、春菜绿、汤水清。一口饮下,扶润肝肠。


粘雀子嘴



还有的地方会煮圆子吃,人们将吃不完的圆子串好,并用细竹叉扦着置于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庄稼免受鸟类的侵害,保证粮食的丰收。


送春牛


春分一到,有挨家送春牛图的习俗。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多  情

春分是多情的节气。

“天帝厌杀伐,勿使伤阳春。”在古代,这个时节是很少征战的,人们不会愿意在生机盎然的播种时节接受死亡的绝望。

春分温柔和煦,总是让人充满希望与欣喜。“四时唯爱春,春更爱春分。有暖温存物,无寒着莫人。”邵雍在《乐春吟》中直抒胸臆,赞颂春分的和暖。“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宋琬落目春分的农忙,写出农家对生活的热情。

春分同时也是春光与情丝容易相缠的时节。方回对此时多变的天气叹:“天时才暖又还冷,人世少欢多是愁。”真山民望新柳感慨:“但见柳青眼,不知人白头。”纳兰性德因连绵春雨触景生情,在《赤枣子·风淅淅》落墨:“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此时人们虽会添几许闲愁,但无悲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物哀美。

不经意间,春分已至。春天的画卷已然对半展开,一半勃发,一半颓唐。愿我们不负春色,“趁取春光一片,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