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看世界丨学员练科二撞坏护栏直冲4S店

发布时间:2025-05-25 08:05:00

新闻短评

山东一男子家中搭建

10米长鱼缸养“巨骨舌鱼”

海报新闻报道,在山东滨州,一男子在家中搭建10米长的鱼缸养“巨骨舌鱼”。5月20日,当事人成先生向记者介绍,巨骨舌鱼属于亚马逊流域,目前自己一共养了9条,单条鱼价值1万多元。现在养的有两米多的,还有一米四五的,养在一个10米乘5米的缸里,因为自己的爱好喜欢,有点越养越刹不住车了。

据了解,巨骨舌鱼隶属于骨舌鱼科巨骨舌鱼属,亦称巨巴西骨舌鱼或海象鱼。其体长可达2~6米,体重可达100千克。巨骨舌鱼体形修长,头部稍侧扁;无下颌骨,但舌头上有坚固发达的牙齿;鳞片厚重可达6厘米。尾鳍呈圆形,体色灰绿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淡,尾鳍及体后部为红色。(5.21四川观察)


短评:

这是把大海搬家里来了。


北方首场高温天气

将进入鼎盛阶段

5月18日,北方首场高温过程已开启,明起至22日将进入核心影响时段,西北、华北、黄淮多地或经历40℃的高温酷热天气,公众需注意补水降温,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南方未来一周仍维持多雨模式,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需警惕降雨叠加的致灾风险,加强防范次生灾害。

今年北方首场高温过程开启 19日至22日华北黄淮等局地气温或达40℃及以上。(5.18凤凰网)


短评:

谁想吃人肉蒸包。


安徽凤阳鼓楼

瓦片“瀑布式”脱落

羊城派消息,5月19日下午,安徽省凤阳县明代中都鼓楼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迅速引发公众关注。网民很快扒出:该鼓楼于去年完成维修,竣工验收至今才一年多。由此引发网民质疑:为什么鼓楼刚修好就出问题?目前,当地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

(5.20上游新闻)


短评:

鼓楼变豆腐?


转卖蜜雪冰城柠檬水小伙

受蜜雪门店鼓励

5月21日,转卖蜜雪冰城柠檬水赚差价的当事人宋升浩发声,称拍摄转卖柠檬水视频,本意是为粉丝进行低成本摆摊创业的实操示范,并非以盈利为目的。在其示范低成本摆摊卖柠檬水视频中,他还展示了昵称为“蜜雪冰城全国团购【通用】”的账号在其评论区留言的内容:“厉害,我使劲给你锤,你使劲卖!加油,蜜雪冰城甜蜜蜜。”

经视直播记者查询发现,点赞账号平台认证系蜜雪冰城云南昆明五一路地铁站门店。门店负责人田先生表示,自己的门店系蜜雪冰城加盟店,近期注意到宋升浩在短视频平台上涨粉很快,作为一个餐饮行业从业者,首先想给他一些鼓励,其次想要特别提醒他,“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食品安全上,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宋升浩表示,看到这条评论,感受到品牌方对创业者的鼓励与包容,这种为年轻创业者加油打气的举动,让他十分感激。(5.22澎湃新闻)


短评:

咱们雪王就是大气!


高校医护学子

“唠嗑式”护理

近日,四川一职业学院医护专业的学子们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娴熟的技能,为学校工勤人员开展暖心护理服务。面对工勤人员的健康疑问,他们耐心解答,陪着“唠嗑”。他们用规范手法进行理疗按摩严谨熟练地操作艾灸,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面对工勤人员的健康疑问他们耐心解答,还“陪着唠嗑”。(5.22澎湃新闻)


短评:

患者你好,专属话疗服务已上线。


哥斯达黎加监狱

狱警抓获绑着毒品的猫

哥斯达黎加监狱狱警抓获绑着毒品的猫 猫咪走私毒品被擒!本月稍早前,哥斯达黎加一所监狱的狱警抓获了一只身上绑着两包毒品的猫。据该国司法部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声明,狱警于5月6日发现了这只猫,它身上携带一包235.65克的大麻和一包67.76克的海洛因。

目前,这些毒品已被没收,而那只猫则被送到了国家动物卫生服务部门进行健康评估。(5.21大江网)


短评:

猫咪:监狱可比流浪好。


学员练科二撞坏护栏

直冲4S店

近日,安徽安庆某驾校学员在练习科目二时发生严重事故,车辆失控撞毁护栏后横穿近40米马路,最终撞进一家4S店,导致店内两辆车(克莱威和特斯拉)受损,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击者称护栏全部撞断,一直撞到对面的4S店。(5.21新浪看点)


短评:

这驾照还没拿也太着急买车了吧。


新闻快评

先兆流产请假

单位不批准还开除

闫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多年,并签订有劳动合同。闫女士怀孕后身体不适,经医院确诊为先兆流产,建议休假14天,于是向公司提出请病假。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霍思宇介绍,公司认为闫某之前已经休过了几天病假,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再连续地继续休病假休下去,所以就没有再审批她这个假期。

从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看出,公司的态度非常强硬,“批不了,你请假时间已经太长了,要不你过来上班,要不你过来办离职”。最后,公司以闫女士违反请假制度,病假超期旷工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审理后认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闫女士处于孕期,其因先兆流产向公司请病假,并提交了病假条,公司以其违反公司制度、旷工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法院最后认定,用人单位与闫女士解除劳动合同是违法解除,判决用人单位向闫女士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及请假期间差额工资七万两千多元。(5.19人民日报)


快评:

北京某文化公司以“病假超期”为由开除孕期女职工,法院最终判决企业赔偿7.2万元。这起看似普通的劳动纠纷,实则撕开了生育友好政策落地难与企业违法成本低廉的深层矛盾。

涉事企业的操作暴露出三重问题:其一,法律认知偏差,根据《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孕期女职工因先兆流产等特殊情况申请病假属于法定权益,企业无权以“旷工”名义解除劳动合同;其二,成本转嫁思维作祟,2023年《中国劳动维权白皮书》显示,孕期女职工遭违法解雇案件胜诉率虽达89%,但平均赔偿仅相当于6个月工资。经测算,涉事公司若合法支付闫女士孕产期薪资及社保,成本约12万元;而违法解雇赔偿仅7.2万元,违法反而节省4.8万元。部分企业存在“成本转嫁”的惯性思维,将生育成本视为企业负担,试图通过压缩孕期女职工权益来降低用工成本。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劳动者权益,更与国家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方向背道而驰。当企业以“制度刚性”掩盖管理冷漠时,法治必须以“刚性裁判”纠正权力任性。其三,管理缺乏人文温度,将先兆流产这类关乎女性生命健康的特殊状况,简单套入刻板规章制度处理。

这种短视行为产生连锁负面效应。从社会层面看,企业将生育成本内部化的做法,直接削弱国家生育支持政策的激励作用;从企业自身发展而言,此类事件曝光后,不仅会导致人才流失,还会引发公众信任危机。数据显示,因劳动纠纷引发舆情的企业,其招聘响应率平均下降37%,客户流失率增加22%。

破解这一困局需多方联动。首先,可借鉴“生育保险扩围计划”,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担机制,将生育成本社会化分摊;同时,建立企业用工信用评价体系,将劳动纠纷处理情况纳入企业征信,形成制度性约束。此外,还需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推动企业建立柔性管理制度,例如设置“孕期关怀假”“弹性工作制”等特色福利。

这起案件不仅是对企业合规经营的警示,更是社会生育保障体系完善的契机。唯有通过制度优化与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才能真正构建起企业与员工双赢的良性生态。


新人在婚姻登记大厅打架

近日,一条背景有“通辽市科尔沁区婚姻登记处”字样的视频在抖音平台上发布和传播,我们通过抖音平台联系了当事人。

经核实,该条视频为网名“摄影师千雨”的自媒体博主为吸粉增加流量所发的不实网络视频。该博主伪造科尔沁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颁证厅场景,视频中一对新人在颁证厅扭打在一起的情形为博主的朋友摆拍。

博主“摄影师千雨”摆拍虚假视频行为已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我们向公安部门报案。目前,博主“摄影师千雨”已删除原视频,并发布了致歉声明。(5.19光明日报)


快评:

博主“摄影师千雨”伪造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新人打架”场景,本质是以公共秩序为筹码、用公众情感作赌局的流量投机行为。这种摆拍不仅亵渎婚姻登记处的庄严性,更通过虚假信息误导公众,消解社会信任,暴露出流量经济下自媒体生态的深层弊病。

此类摆拍绝非个案。从“外卖员雨中痛哭”到“虚假慈善直播”,部分自媒体人为收割流量,持续突破道德与法律底线。背后推手主要有三:一是平台算法对“冲突性”“戏剧性”内容的流量倾斜,催生出“造假-曝光-获利”的黑色产业链;二是摆拍门槛低、违法成本低,即便被揭穿,道歉声明即可轻描淡写过关;三是摆拍者深谙“情绪比真相更易传播”,借婚姻矛盾、家庭暴力等敏感议题刺激公众神经,将流量变现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

遏制这一乱象需多方协同治理。平台应强化技术监管,利用大数据与AI筛查夸张离奇内容,完善审核机制,对违规账号实施阶梯式处罚,提高其造假成本。监管部门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虚假摆拍的界定与惩处标准,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公众则要提升媒介素养,面对反常信息保持理性,主动核实真伪,并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摄影师千雨”的闹剧,是流量经济下人性贪婪与制度漏洞的缩影。唯有以法治筑牢底线、以责任约束行为、以真实重塑价值,才能让自媒体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否则,当摆拍成风、虚假泛滥时,失去的就不仅是特定场景的尊严,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根基。


情侣“520”占用地铁

无障碍卫生间一小时,

轮椅老人在门口苦等

5月20日,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平安里站,无障碍卫生间被一对年轻情侣占用近一小时。当时适逢晚高峰,无障碍卫生间门口已经排起了队,有乘坐轮椅的老人等候多时。

站内保洁人员介绍,18点10分左右来打扫卫生间时,就发现无障碍卫生间有人使用,按照规定,保洁人员会每隔15分钟进行询问,已经敲了三次门,每次都有人回应“有人”,是一个男声。

在等候队伍中,有因身体原因需要使用坐便马桶的市民,还有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等候过程中,老人尝试询问女厕所是否有坐便马桶可供使用,但了解到该站女厕所并未设置坐便马桶后放弃该想法,继续等候无障碍卫生间。大约19点5分,在排队市民多次敲门催促下,一对情侣开门从无障碍卫生间走了出来,低头快步离开。(5.20新京报)


快评:

情侣占用无障碍卫生间近一小时的事件,本质是将承载人文关怀的公共资源异化为私人空间的利己行为,暴露了部分人公共意识淡薄与社会治理机制的漏洞。这种看似“浪漫”的举动,实则剥夺了残障人士、孕妇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践踏了社会文明底线。

从法律与道德双重维度看,此类行为存在明显越界。尽管法规允许有需求的普通人使用无障碍设施,但长时间排他性占用已涉嫌违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条款;在道德层面,当门外老人因身体不适急需使用坐便器,这对情侣仍无动于衷,完全漠视特殊群体的生存需求,此等将公共资源“私有化”的行径,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类似现象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问题:一方面,部分民众缺乏对无障碍设施重要性的认知,将盲道被占、无障碍停车位私用等行为视作“小事”,暴露出公共意识的普遍缺失;另一方面,管理部门虽有15分钟巡查制度,但面对拖延占用行为缺乏有效干预手段,反映出公共服务在动态监管与应急处置上的不足。

破解这一困局需构建“管理+教育”双轮驱动模式。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引入智能计时提醒装置,实时监测设施使用时长,并优化普通卫生间坐便器配比,分流使用需求;同时通过公益广告、社区宣讲等方式,普及无障碍设施的社会价值,培育公众同理心与资源共享意识。

无障碍设施不仅是建筑空间,更是丈量社会文明的标尺。唯有以制度约束利己冲动,以教育唤醒公共意识,才能够让每个特殊群体都能平等享有公共资源,才能够让城市真正成为充满温度的共同体。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