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返乡故事”主题实践活动
优秀奖作品
作者:乔琳
据统计,河北省2023年高考报名86.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0.9万人。除去前期高职单招录取等考生外,将有61.54万名考生参加文化课统考。全省共设193个考区、397个考点、20990个考场,安排考务工作人员约10万人。内卷程度只增不减的情况下,来自河北邢台的高中生森森,在2023 年的高考中失利,挣扎一番后,他选择了前往衡水实验中学复读。
中下差生
森森的高中,是邢台市的一所有名的私立高中,这所学校的规模与河北的其它重点高中相比并不算大,一个年级只有1000名左右的学生。邢台市的初中生,如果在中考时没有考取本地的龙头一中,而又不想去外地读书,便会优先选取森森所读的这所私立高中。
森森的高中,邢台太行中学
森森高中所在的班级属于大文组合的普通班,这个班里一共有54名同学,森森的成绩在高中三年都在30-40名的区间徘徊。
与大部分“中下等生”的“贪玩”“叛逆”“不爱学习”不同的是,森森看起来很像是电视剧里的那种“书呆子”“好学生”。他留着圆寸,规规矩矩地穿着校服,戴着一副黑色边框的眼镜,书桌上和抽屉里的书被码得整整齐齐,和女同学说话时也会有些害羞的低头。平时在学校,森森大部分时间都在座位上埋头学习。高中的男生大多调皮,有时会拿森森开玩笑解闷,有人说他和班上某个女同学谈了恋爱,亦有人“杜撰”他晚上在宿舍吸烟把上铺的床板熏得黢黑。就算玩笑开得过分,森森也并不和人红着脸争论。提起森森,同学们会评价他“挺老实的”。
2023 年高考的高中生的高中三年是在疫情和网课中度过的。隔着屏幕,没有老师的督促和监督,学生很容易就懈怠了。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考试作弊的情况十分常见,甚至平时在班级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也会在网课期间选择“摆烂”而森森在这些学生之间却显得“超凡脱俗”。
他从没有旷过课,迟过到,就算是在家学习,他也老老实实穿着校服坐在摄像头前奋笔疾书,他的作业写得很认真,虽然每次的错题不少,但都会认认真真改正,他的几位在网课期间偷懒的朋友说:“我们网课作业都借森森的抄。”
网课时期,森森的书桌
高中的那三年里,森森没有想过高考如果失利该怎么办,因为在所有“励志故事”中,像他这样老实本分、勤勤恳恳的人都会有不错的结局。
何去何从
2023年6月9日,高考最后一门政治考完,森森的心情并没有想象中轻松,他说:“考完出来我特别紧张,回想我考的那几科,政治和地理考得还可以,其它几科都崩了,之后我焦虑了好几天,干什么都放不开。”没出成绩的那几天,森森的父母让他对对答案,早点规划填报志愿的事情,可是他始终不敢打开官方公布的那份带有答案的文档。
6月25 日,高考成绩公布。历史组合的本科线是430分,森森考了442分,在内卷程度极其严重的河北省,这样的成绩虽过了本科线,却只能在全省排到第62133 名,走一个民办的本科或者是一个专科,这对很大一部分奋斗了多年,甚至从小立志要“上名校”“考清北”的高中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结果。
森森回忆查询高考成绩的那个夜晚,全家人陪着他面对这个不尽人意的结果,一夜未眠。
森森不像其它的“落榜生”,在尘埃落定时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努力,因为他高中时的确勤勤恳恳,最后那一搏时也做到了全力以赴。真正让他崩溃的,是那一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森森说:“看见亲戚家的孩子和同学、玩伴考得比我好那么那么多,我才意识到我和他们之间真正有了鸿沟,那天晚上朋友们问我考得怎么样,我一句话都不想说。”
摆在森森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选择将就,去一个差一些的学校,要么选择复读。
森森的父母对他的要求并不高,认为孩子能走个本科就不必“再遭一次罪”所以他们和森森商量好,如果能被本科院校录取就去上大学,如果是被专科院校录取就去复读一年。
报志愿的那几天,森森只能听由自己的命运任他人摆布。父母、亲戚、志愿填报机构为了能让森森走一个本科院校,推荐着各种各样的院校和专业,有人还建议森森填报护理专业,将来做一名男护士。他想不明白这些建议的利与弊,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就此走向何方。
2023年七月的下旬,各个院校公布录取结果。森森被三亚学院的社会学专业录取。
对于这个录取结果,森森的父母其实还算满意,这可能是森森的分数所能去的最好的院校。森森本人面对这个结果实际上仍旧是一头雾水的状态,他说:“我就知道自己被一个本科录取了,社会学是什么我都不知道。”
按照最初和父母的约定,森森本来也要放弃复读了,直到一次家庭聚餐。
森森讲述到,那天他和父母去舅舅家吃饭,舅舅家和他同一年高考的表妹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而对于他的成绩,舅舅说:“森森能考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表妹的成绩和舅舅的话让他再一次坠入人与人之间巨大的鸿沟中,他的心中很不是滋味。
那一天回到家,他思考了一夜。他意识到这个结果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将就”,这不是他的本意,他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亦不能接受这人生中重要的一步就这样草草迈出。
最后,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本科院校,去衡水复读。森森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由他自己做的重大决定,是他2023年做的最好的决定。
踽踽独行
大学和高中正式开学都是九月一号,八月初森森决定好要复读后,就前往他所选择的复读学校一一衡水实验中学进行试读。与他同去的还有几个同样高考失利的朋友。
衡水,一个因教育出名的城市。军事化的管理,高标准的学习要求,争分夺秒,追求卓越,是衡水教育模式的典型特征。早上五点半,天还不亮就要起床跑操,闷热的夏天,在90人左右的教室写堆成山的卷子。森森有胃病,试读的那个月,他的体重从140斤骤降到120斤,整个人显得很憔悴。森森说:“很多人面对复读都吓跑了,我一开始也不例外。在这里很累,而且我不知道如果我再失败一次该如何面对。”
每次想要放弃时,他都会想起来原来高中的班主任郭老师送给他的话“不管是去读大学还是再来一年,能够继续坚持并付出都是最重要的。”森森说:“郭老师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复读的决定是我自己做出来的,我这个人虽然有时候挺迟钝的,但是我知道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我得坚持下去才行。”
到了九月份正式开学,当初和森森一同试读的几位小伙伴都选择了放弃艰苦的复读,去读大学,只有森森一个人选择坚持自己当初的决定。于是,他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 Maverick,意为“独行侠”。
砥砺前行
复读的半年来,森森见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也有了新的人生感悟。
在复读班里,不乏有人质疑他,森森讲述了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第五次调研考试,我拿了我复读以来最差的一次成绩,平时考得不如我的人开始嘲讽我,说我再来一年也就那样,还不如不来。”还有他班上的一位北京考生,和他有些不对付,经常明里暗里排斥他,还当面和他说:“费这么大劲,考得还不如我呢!”在他的家庭里,也有一些亲戚因为他是“高四生”不认可他,甚至在饭桌上挖苦他。
一开始面对这些质疑的声音,森森经常会焦虑到整夜睡不着觉。直到他有一天翻开笔袋时找出一张高中同桌在高三时写给他的纸条,上面写着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段台词:愿你在被打击时,记得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他这才意识到,他复读的初衷本就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给自己的人生铺路,不在既有的选择里将就,创造更多人生中的美好。
同桌写给森森的字条
这半年来,他的成绩起起伏伏,好的时候拿过“班级进步奖”和单项科目的全班第一,坏的时候成绩也从年级1200名滑落到第1600名。不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森森的成绩已经从最初的442分提高到了540分。森森说:“这半年来里,有失望也有希望,但总归希望要大于失望。”
森森的奖状
见性志诚
寒假期间,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父母和亲戚再一次为森森做“人生规划”。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父母想让森森上警校,大学毕业后进入公安体制内,找个“铁饭碗”。
可是森森本人对警察这个职业并不感冒。他喜欢电影,能把一部电影中的镜头语言分析得头头是道,他喜欢研究国际局势,浏览国际新闻是他生活中无法缺失的爱好,他也想像他出国留学的哥哥一样,去更广阔的天地,看更靓丽的风景。
这一次,他不打算将就。在最后的半年里,他要努力拼搏,考更高的分数,然后自己掌控人生的抉择,就像当初决定复读一样。
邢台开元古寺
2024年农历正月初一,森森去邢台的开元古寺上了一柱香,祈祷能够在新的一年里金榜题名。他上香的动作略显笨拙,但闭上眼睛祈愿的样子却尤为诚恳。
他的这份诚恳不仅是对神明的,也是对自己的人生的。
手记|少日同窗侣
森森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因为兴趣相投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在杜绝“男女交往过密”的封闭式高中,我们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学习,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 友谊。
在衡水的学校复读,每到周末就会打通电话给我,汇报一下他的情况。这半年来,我看着他从懦弱、敏感到坚强、无畏,甚至到后来,他的温和与耐心也给了我很多力量。这半年来,他真的收获了很多。
在人生的许多时刻,我们没办法去评判一个选择的正确与否,但就像我们的高中班主任说的那句话“坚持下去并付出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没办法保证18 岁时做的所有抉择都是正确的,但是只要我们为自己的抉择努力过、负责过,那么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未来的你都会为18岁的你感到高兴。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