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丨越剧

发布时间:2025-11-18 08:05:00

2023年,在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中,“90后”女演员陈丽君和李云霄分别饰演英俊男生与风情女主,凭借精彩演绎火爆出圈,吸引了无数粉丝,让更多人开始留意并关注“越剧”这一传统戏剧形式。


图源网络


何为越剧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享有“第二国剧”的美誉,也被称作“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甚至有观点认为它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则被称为“中国歌剧”。同时,它也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越剧于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来。它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在全国范围内繁荣发展,还传播至世界其他地区。在发展进程中,越剧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的精华,经历了从男子越剧到以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其发展历程既有辉煌之时,也有黯淡阶段,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06年,越剧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后,受到了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


2006年5月20日,越剧得到了国家国务院的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和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拿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项目保护单位的资格;2008年,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也拿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项目保护单位的资格。


图源网络


艺术特色与表演风格

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构成,在曲调的编排上,各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手法与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独特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中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体现了各流派唱腔艺术特色的核心要点。


越剧擅长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悦耳动听,表演真切感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其剧目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丰富多样。越剧的服装样式设计也别具一格,尤其是旦角服装,很多借鉴了古代仕女画的元素。


图源网络


越剧流派与越剧妆造

至今,被公认的越剧流派共有十三个,分别为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


曾得到专业人士地区性推崇的流派有竺水招派、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等,以及周大风创立的浙派越剧男女合演中的基本男调。


越剧早期演出时,男角大多不化妆;男演女角时,会把脑后的辫子散开,梳成发髻,涂抹胭脂和铅粉;有些草台班的女角化妆,两颊用红纸沾水搽腮红,不画眉,或用锅底灰画眉,这种化妆方式被称为“清水打扮”。进入上海初期,越剧向绍剧与京剧学习演传统老戏的水粉化妆法,使用白粉底、红胭脂,用墨膏描眉眼。后来演古装戏时仿效绍剧,大花面开脸,小丑画白鼻梁。


图源网络


新国风环境式越剧

无论是此前火爆的“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还是近期的《红楼梦:我的大观园》,都让我们看到了越剧更多的可能性。


沉浸式的场景设计,让剧场宛如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与观众席完美融合;新题材的创作,改变了以往越剧多讲述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叙事风格,以江湖为主题呈现全新内容;年轻的主创团队以及一批新生代演员,为越剧注入了新鲜活力。


沉浸式越剧丰富了越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创作上更具实验性,是对传统戏剧的一种创新探索。这让我们看到,越剧作为一个晚出剧种,虽在百余年里已取得了不俗成就,但并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传承者们仍在不断探寻越剧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图源网络


总之,无论是越剧还是其他剧种,戏曲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我们应珍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加强其推广和保护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在当下,新国风环境式越剧的兴起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感受戏曲的魅力,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的表演形式,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新国风环境式越剧这样的创新形式出现,推动中国戏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中华民族的这一文化瑰宝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图源网络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