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器审美巅峰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歌词所描绘的正是宋代汝窑瓷器的绝美釉色。那么为何宋代的瓷器被称为瓷器审美的巅峰呢?其实,宋瓷之美,美在极简。在宋代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之下,理学逐渐兴起,“道器合一”的哲学观念深刻影响着宋代瓷器的制作。与唐代华丽的三彩、明清繁琐的珐琅彩相比,宋瓷以其“素、雅、拙”的独特气质,在一众瓷器中脱颖而出,推动了中国陶瓷艺术走向巅峰。
传说宋徽宗曾梦见过雨过天晴后的天空,醒来后便命工匠烧制这种颜色的陶瓷,这也就是汝窑中天青色釉的由来。这种釉色的釉层均匀、色彩温润,看起来犹如一汪清水,令人身心舒畅,完美诠释了宋瓷的“素”之美。
官窑则是选用含铁量极高的瓷土制胎,胎骨的颜色稍泛黑紫,并且釉薄,无釉处还泛着釉胎之色,故有“紫口铁足”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就像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与宋代的文人气质相符合,体现了宋瓷的“雅”之韵。
哥窑的“金丝铁线”是一种由于釉面开裂而形成的纹路,原本是工艺上的缺陷,却被宋代的制瓷工匠巧妙化解,创新出了独特的缺陷美。同时,哥窑的瓷器一般釉色较深,着色并不均匀,反而形成了一种“拙”之貌。
图源于网络
五大名窑
古语有言:“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汝窑,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它主要以灰白色为主色调,有天青、粉青、天蓝等青色系,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冰裂纹”“蟹爪纹”开片,“芝麻挣钉”等,这些都是分辨汝瓷的重要依据。
宋室南渡以后,宫廷于杭州建设窑厂,所烧制的瓷器取代了玉器和青铜器,被用作祭祀用品,《坦斋笔衡》中记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官窑,主要以青釉为主,有粉青、淡青等。官窑的色泽清淡素雅,釉面细腻,器型简洁且优美,处处彰显着皇家气派,“紫口铁足”则是官窑的最大特点。
哥窑的八方杯是最能体现宋代文人审美的代表作。其独特的“金丝铁线”开片纹路,大纹呈黑褐色,小纹呈金黄色,纵横交错,妙趣天成。这种审美趣味也深深影响了日本的侘寂美学的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从日本的茶器中看到哥窑的影子。
钧窑以神奇的窑变而著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便是其最大的特色。其釉色蓝中带红,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灿若星河云霞,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定窑则是五窑当中唯一以白瓷封神的窑口。始于唐代河北曲阳,北宋时因皇室“崇简抑奢”的审美转向,逐渐取代了金银器成为宫廷御用的主流器物。其釉色白中闪青或泛灰,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很高,有一定的透明性,可谓是“瓷中白月光”。
图源于网络
宋瓷传承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之中,宋瓷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随意走进一家茶室,我们仍可以看到宋瓷元素的现代演绎,那些简约典雅的茶器,其设计灵感往往来源于宋瓷美学。日本无印良品的“性冷淡风”设计,其美学根源也可以追溯到宋瓷的极简理念。在无印良品的门店中,总是可以看到一些纯白色或者低饱和色的陶瓷厨具,它们简单朴素的设计与敦实的手感,都让人不禁联想到宋瓷的极简之美。
在浙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传承。72岁非遗传承人陈坛根仍然坚持着古法配釉。古法配釉一般取用凤凰山下的瓷土,加入紫金土调节铁含量,再按照祖传的比例混入草木灰,这也是决定青瓷釉色灵魂的关键。陈坛根说道:“釉水要像淡竹叶青,透而不薄”,可以看出青瓷的烧制技艺难度极大。年轻的匠人们一边恪守古法,另一边大胆创新。“我们不是在复制古物,而是在延续一种活着的传统”,这种文化自信,正是宋瓷所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图源于网络
无论是汝窑的天青釉洗,还是哥窑的开片杯,欣赏每一件宋瓷都像是在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宋瓷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对美的鉴赏,更教会了我们一种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的生活态度。
图源于网络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