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为知,感性为觉
“2021返乡故事”主题实践活动
一等奖作品
作者:庄思静
我们有错么?我们由谁来保护?
01.故事的开始
我来自一个乡村的小镇——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三星镇,我要调查的故事当然也来自这个地方。
调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调查这个课题?让我用一件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就在这个寒假,我们毫不意外地又延迟返校了,所以这让我有机会去看看我们那儿的中学生开学的状况。
3月7日(周日)的下午,中学生们已经开学一周,今天是他们第一个归宿假返校的日子。在我路过三星中学的时候。中学对面的马路边,有一个骑在电瓶车上的看起来60出头的老年人,对着中学门口喊:“张浩,他们要是再弄你,你要给老师说哈!“
因为我站着比较远,学校门口也非常嘈杂,好像也没有听到张浩的回答,但是老爷爷的声音我听得清清楚楚。他又喊了一遍:“安?你听到没有?他们要是又弄你,你要给老师说哈!”
老爷爷在门口等了等,没有听到任何回答就骑车走了。
这样的场景往往是让人心酸的。这个老爷爷应该也是张浩的爷爷吧?张浩的爸爸妈妈应该和很多家庭一样去城市里打工了吧?张浩是不是被同学欺负了也不能回家和爷爷沟通呀?其实这些疑问的回答就在心底······
留守儿童的身边是不是常伴校园暴力问题?为了更加了解校园暴力问题,我选择了最轻松的办法——看电影,虽然这不是真实的,但电影取自生活。我选择了《悲伤逆流成河》这部至今都能让大家心痛的一部校园暴力电影。其中的女主人公——易遥,不是一个留守儿童,但属于单亲家庭并且是“有问题”的家庭,她遭受校园暴力和她的母亲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她母亲的工作性质、她母亲对她的语言和肢体暴力等都给她带来了直接或者间接的伤害。还有去年很火的电影《少年的你》,其中被社会施加暴力防卫过当最终入狱的小北是一个孤儿、陈念因为妈妈生活地太辛苦,不想给妈妈增加负担所以什么都不敢给妈妈说,自己一个人承担着所有自己不应该承受的。那个被小北杀的施暴者爸爸妈妈高傲自大、无条件偏袒自己的女儿。父母、家庭教育最终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如果父母、家庭有问题,那么孩子很大概率会有性格问题。
所以,我想了解的问题,从留守儿童身边是否常伴校园暴力问题,变成了:有校园暴力情况的学生家庭是否也有一些问题?
02.故事的主人公们
针对“家庭和校园暴力的联系”这一课题,我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采访了8位受访者,其中3名是老师,5名是学生。
学生一:钟悦,三星中学初三年级三班在读,女生15岁。
学生二:蒋世杰,宏缘九义校(成都市简阳市宏缘镇)在读,男生11岁。
学生三:贺志豪,宏缘九义校(成都市简阳市宏缘镇)在读,男生10岁。
学生四:杨丽,成都市恒辉技工学校已辍学,女生17岁。
学生五:朱博明,简阳市育英文武职业技术学校已辍学,男生20岁。
老师一:粟英,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小学语文老师,女40余岁。
老师二:高鹏,四川省简阳市简阳中学高中英语老师,男36岁。
老师三:陈丽君,四川省简阳市三星镇三星希望小学语文老师,女23岁。
故事一
讲述者:钟悦
3月14日 星期天
带着“家庭和校园暴力的联系”这个问题,3月14日中午,我来到了三星镇井田村四组钟悦家。
去她家的时候,她奶奶刚刚从外面回家,见到我来了,知道我想找钟悦聊会儿后,忙着朝楼上喊着:“悦悦,快下来,姐姐来找你耍会儿。”
我听到悦悦从屋里传出来的声音:“好,马上下来!”
在等悦悦的过程中,悦悦的爸爸正在紧挨着屋子的土地里劳作,他一边轮着锄头一边问我:“晶妹儿,你还没有去读书啊?”我和悦悦的爸爸正在进行简单的寒暄,被悦悦的奶奶对悦悦的催促打断,“钟悦!你在干啥子?姐姐都等了你好久了!?”在奶奶的再三催促下,钟悦终于出来了。
钟悦非常懂礼貌地叫我姐姐,即使我只是很久没见的一个同村的奶奶的外孙女。“姐姐,请坐!”她给我拿出板凳,我们就坐在屋外聊了一个多小时。
“我找你问点问题,你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你也是在帮我完成作业,我是学习新闻的,想要调查家乡的学校校园暴力情况。我就是想问一下,你知道的、了解的校园暴力行为,校园暴力行为不止是打架斗殴,还有冷暴力、语言暴力、以及网络暴力。”
钟悦答道:“打架我们这一届好像要少一点了,我都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冷暴力我们班还是有的。比如说,我们班有很多小团体。”
我说:“我也晓得,以前我们学校也有小团体,我认为你搞小团体没什么,但是有些人搞小团体就会排挤其他人。”
钟悦补充道:“对,就是、就是,我喊你不要和那个人耍,她再叫别人不要和那个人耍,然后就是很大一个团体,然后就是冷暴力那种感觉。”
“嗯,对。这种也算是校园暴力。然后还有就是那个比如说QQ上……”
钟悦抢答说:“就是网络暴力这种嘛,有一次我记得,就是有点过,她发过快手,我们班上的同学就把她的照片P得很丑然后放到校园万能墙上去。”
“那发她图片的那个人是被她告过的?也和她有‘仇’么?”
钟悦肯定地说:“就是我们班上当时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她告过。”
“哦~就有点像我们以前说的‘班狗’对么?”
钟悦连忙答道:“对对对!相当于是‘赞花儿’我们说的。”
“那那种你们班上的那种冷暴力,他们就只是排挤么?就是说,你不要和那些人玩儿的那种么?”
钟悦说道:“也不算是排挤,只能说是,看不惯,她做啥子都感觉她……就是……”
“作?”
钟悦不好意思地笑了,但也点头同意我用的形容词,她说:“对,就感觉她做什么都是,就是要打小报告。”
“那那个人的父母在家么?”
“嗯?”她眼睛看了看斜上方,说:“没有,好像她父母在西藏工作。”
我追问说:“然后爷爷奶奶在家?”
钟悦答:“她奶奶去世了,现在的爷爷在家带着她。她爷爷挺好的,想要什么都给她买,也给她买很多资料,放假啥的都来接她。就是觉得她爷爷这个人挺好的。”
我接着说:“就是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子。”
钟悦也不知道为什么······
她回忆道:“她给我们说,她爸妈离婚了,跟着爸爸的,有个后妈给她生了一个妹妹。她说她还和她继母打架!”
在整理材料的时候,为了解到底她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和她父母离婚有关系,3月31日中午,我又打电话问了钟悦:“她父母是在她小学的时候就离婚了,还是初中离的?”
钟悦说:“她继母和他爸爸生的孩子在读幼儿园,听说过一两年都要回来读小学了。”
那这样推算的话,她父母应该是在她小学一二年级离婚的。
钟悦还说:“她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差,现在很好,初中的刚来的时候将将就就。而且听说,小学的时候还和对自己很好的一个朋友发生过冲突。她胃不好同学给她买面包,对她很好了,她还和那个女生闹掰了,还踢那个女生的书包。”
“那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呢?”
钟悦说:“初一的时候,接触不多,就觉得她这个人还行;初二的时候,她就开始到处告人;到了初三就不会了,现在就是很好相处了。她初二的时候,她就到处告人,班上没有人和她玩。我们当时是一个宿舍的,我们宿舍没有人和她说话。”
我惊讶地表示:”你们还是一个宿舍的?”
钟悦补充说:“对呀,有一天早上,她已经醒了,也不起来,希望我们去叫她。”
“哦,她想看一下你们对她咋样。”
钟悦点头道:“对,但是我们当时都被她告状过,所以……”
我和她同时笑了一下,钟悦说:“最后她就也没有去做早操,自己一个人在床上抱着玩偶。当时看着她一个人在宿舍也挺可怜的,但是没有办法,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问:“那她为什么?她经历了什么?她为什么现在就?”
钟悦接着说:“就没人和她说话,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她没有倒垃圾,就闹得挺大的,当时在班上上晚三,当时她就两次都没有倒垃圾了,全班的人都在说她,就只有老师一个人帮她,因为她英语比较好,然后我们班主任也是教英语的。然后有个人就说了一句:她是人品问题!”
钟悦说:“大家都不想做作业,她还叫老师这样作业布置一点,那样作业布置一点。当时我们英语作业是抄文章,是那种很长的文章,老师说背不下来就要抄,我们又背不下来,她是课代表背没背下来我们也不知道,她又不抄。总之就是一系列的行为让我们都很讨厌她。”
我说:“哦,那她居然能够在初三的时候就反转,是因为她初二在班上遭受了大家的冷暴力,大家都有点过意不去么?”
钟悦说:“没有,因为她初二的时候和一个男生耍朋友,被同学告到校长那儿去了。就是因为……她……”
我应该是能猜到了,说:“因为她经常告别人,别人就把她告了。”
“对,就是那次她遭得有点惨,手机被缴,还请了一周的假回家。我感觉她就是那次以后就不怎么向老师告别人了。”
……
在初二的时候,这个14岁的女孩还经历了许多班级冷暴力,比如说:做课代表大家不听她指导,叫她叫朗读这儿,同学们就读那儿。还有班级以外的暴力事件,但是对于同学们来说,她那是自找的:当时她去招惹一个高年级的男生,因为那个男生有女朋友,所以她被那个男生叫了出去打了一巴掌,她还报警了,警察叫学校处理,最后那个男生被学校记过了。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38ASLMRp8QzPe6Oe1eyOw
故事二
讲述者:钟悦
3月14日 星期天
钟悦还给我说了一个男同学,他在学校是大家说的“假超哥”。虚荣、抽烟、喝酒、打架、带杀伤性较强的一节钢管到学校。老师到他家家访,父亲带着这个男同学一起和老师喝酒。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38ASLMRp8QzPe6Oe1eyOw
故事三
讲述者:贺志豪 蒋杰
3月15日星期一
这天,我回到了我真正的老家,简阳市宏缘镇大堰村,那儿的孩子差不多中学都在宏缘镇九义校读的,我找了两个天天在村子里蹦来蹦去的小男孩做采访。
其中,蒋世杰相当于是奶奶带大的,父母在过去的日子里都只是过年过节回家,去他家玩儿的时候,我辅导过他学习,他成绩比较差,也完全坐不住,就知道玩儿、搞笑,去他家10回他就有10回在家里看电视剧。
甚至,我问他:“你看的是什么?”他也不知道,只是为了在家里打发时间,因为奶奶要出去干农活,管不了他。虽然他家里还有一个小孃(他爸爸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另一个受访者杨丽),但是他小孃要带他的弟弟,他弟弟现在只有2岁。
现在他父母要回来做电商了,带着已经辍学的杨丽,毕竟现在的小女孩也比较懂网络上的事情,杨丽也不用小小年纪就出门打工。现在去他家,他要么是要和弟弟一起出来玩儿要么就是要和朋友一起出去,总比在家躺着要好点。
而贺志豪的妈妈一直在家带着他和他的2岁多的妹妹,我很羡慕贺志豪的妹妹。我小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有一个哥哥,可是我和我哥那真的是天天在家“切磋”,每次都以我带着哭声去找爷爷奶奶告状为结局。我和我哥小时候爱“切磋”在我们村都出了名了。而贺志豪对他妹妹很好也是出了名的,我也是见识到了。看着他们兄妹俩,我会在心里说:“我哥哥也能这样摸摸我的头么?”
贺志豪出去玩儿也有分寸,为了和他们打成一片,我和他们约着出去打乒乓球,在夜幕要完全拉下的时候,蒋世杰还没有玩儿够呢,可是贺志豪说:“我们回去吧,一会儿回去天都黑了。”
他们是好朋友,一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的能力,一个小跳猴子。看我后面的采访就知道了。(后面蒋世杰就“蒋”代替,贺志豪就用“贺”代替)
我问:“贺志豪,讲一下你们班打架的那个人。”
蒋撅了撅嘴巴快速伸手指着贺说:“他说!”
贺:“张宇轩!我们都喊他张麻子。”
我:“他脸上有麻子么?”
贺:“啊,多得很。”
我:“你喊他张麻子,他就要打你们?”
贺:“他跑不赢我。”
我:“他很胖么?”
贺:“没多胖。”
蒋一直都没能插上话,在旁边说:“我们有个六年级的……张……张宇轩。”
贺反驳他说:“张麻子!”
我问:“他在外面打过架没有?学校外面。”
贺:“都打过。”
我非常震惊:“都打过啊!?”
蒋补充说:“我们班谁都打过。”
我更加震惊了:“他打过你们班每一个人啊?!”
蒋又否定了我:“不,就是我们班每个人都……”
他还没有说完就被我打断了:“每个人都要打架?!哎呀,男娃儿的那种打架不算,他要是欺负别人就算了噻,就是有点‘校霸’的那种感觉。”
蒋说:“没有。”
我顺着问说:“那个张麻子也不算啊?”
蒋笑了,他边笑边说:“张麻子啊!张麻子,哈哈。”
贺这个时候说话了:“他的六块腹肌都是饿出来的。”
当我觉得找到了另一个重要信息的时候,蒋因为“饿出六块腹肌”又把话题拉到了另外的人身上。
我打断了他们:“啊,那个叫啥来着哎,那个李子轩还是什么来着?”
蒋马上知道了我的意图说:“张麻子啊?”
我肯定说:“啊,他爸爸妈妈在家没有呢?”
贺果断地说:“没有。”
“他爷爷奶奶带他?”
贺说:“他有四个妈妈。”
蒋一下就兴奋起来了:“哦!四个妈妈!哈哈哈哈哈哈……“
“真的还是假的呀?”我问。
贺非常肯定,“真的!”
我说:“他爸爸离婚又娶呀?”
“嗯。”他又补充说,“两个爸爸”
“两个爸爸?!”我平静了一下,“哦~意思是他妈妈离婚了再嫁嘛?”
贺:“嗯。”
蒋觉得有点搞笑在旁边又说:“四个妈妈,嗯~呵!哈哈哈哈哈,好搞笑!”
“那谁带他呢?”
贺回答说:“他爷爷,他奶奶死了。”
蒋:“啊?!”
贺补充说:“去年死的。“
蒋:“哈哈哈哈······”
我也没有搭理蒋,继续问:“那他人好么?”
贺思考了一下:“额……没多好……不好!”
蒋又在旁边插嘴:“好!很好!多好!他多好。”
蒋这一插嘴又惹得贺和他吵了起来,我假装生气地也和他们“互怼”。
然后我又让他们再给我讲一下张宇轩的事。
“我希望他直接在这翻滚,滚到田里去,脑壳插到……插到……哈哈哈哈!”蒋说。
我稍带点大姐姐的威严,训斥他说:“人家又没有惹你,你还诅咒人家!”
蒋笑着说:“他还不是这么说过,他说我,我说他。”
蒋补充说:“有一次,(我)还没有摔倒,差点摔倒,他就在那儿说我。”
“你们看到过张宇轩的爸爸妈妈给他开会没有?”我问
蒋马上激动地说:“见过!”
贺说:“没有见过,我没有见过。我没见过他爸爸。”
蒋居然又附和说:“我也没见过。”
我又问:“他妈妈呢?”
贺说:“我也没见过他妈妈。都没见过”
蒋又附和着贺说话。
我继续问:“就家长会就是他爷爷来的啊?”
贺:“对。我们全班都没见过他爸爸妈妈。”
我问:“那你们怎么知道他爸妈那种情况呢?”
蒋激动地说:“他说的。他自己说的。”
贺补充说:“他在那儿说的,他有四个妈妈。”
蒋:“哦~四个妈妈!哈哈哈哈哈……好好笑。”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38ASLMRp8QzPe6Oe1eyOw
故事四
讲述者:钟悦
3月15日 星期一
这两个小屁孩话还没有问完就跑了,然后我将目标放在了杨丽身上,她告诉我的是一种特别特殊的校园暴力情况。
她班上有个同学有智力问题,她的父母智力也有问题,她天天就自己抱着手机坐在那儿。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38ASLMRp8QzPe6Oe1eyOw
我小学的时候班上也有个有智力问题的同学,我还记得班上的男生把沙土和尿装在可乐瓶里,然后让他喝下去。
故事五
讲述者:朱博明
3月21日 星期天
对于朱博明的采访让我最激动,因为他是采访者中唯一一个本人有校园暴力行为的人。他是我朋友的朋友,“在职高的时候去女生宿舍睡觉被老师逮到了;打架;才19、20岁就被父母安排相亲。”这是我朋友口中的朱博明。
“我小时候太调皮了,比如说:邻居家小孩惹到我了,我跑到他家里就去把他们一家人所有的鞋都弄烂了。我回到家就被‘男女混合双打’,又打又骂。”朱博明给我说。
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突然了解到了他的朋友,也是有校园暴力行为,但是他的事情最让人心痛。
(如下)
正如聊天内容所见,他的父母与其他的情况不同,他的父母没有离婚,不过一直感情不和,也不教育他、辅导他,从他记事开始就被送到了奶奶家,他只有奶奶。
故事六
讲述者:粟老师
最后,我来到了四川省南充市,托我同学师范学校的关系,找到了一个不是很熟悉,但是和我的老家情况很相似的学校——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小学。找到了一个在那儿教书20多年的现任五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粟老师,但是因为时间问题,也只能对她进行线上采访。
不出意外在我问粟老师的时候,她也和其他两位老师一样都不知道孩子们有校园暴力行为。
但是粟老师给我说了一个最近在她班上发生的例子,和问题家庭有关。
在去年,她班上有一个女生性格突然变得很孤僻,后来了解到是她父母离婚,本来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后来她选择了父母离婚后跟妈妈生活,所以也就让她的外公外婆带着了。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外公外婆的不相适应,非常想念爷爷奶奶,和妈妈还有外公外婆说想回爷爷奶奶家玩也不被允许,还被她妈妈误认为是她并不爱妈妈,想回爷爷奶奶家生活,妈妈对她也有些冷淡,甚至她妈妈还威胁她说:“如果你要回爷爷奶奶家,我就不要你了。”
那天,这个女孩在教室阳台上大哭:“妈妈不要我了!我的妈妈不要我了……”
女孩被粟老师叫回了办公室了解情况。粟老师说后来她叫女孩的母亲一起聊了一下,告诉女孩的母亲,她的女儿很爱她、很爱她,孩子在学校有多伤心等等。粟老师说,女孩的妈妈是一个90后,还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知道女儿很爱她,她都在办公室哭了、不敢相信。
现在,女孩的妈妈会让她回爷爷奶奶家看看,女孩的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关于校园暴力问题,粟老师说:“现在的学校里面每周有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课,校园暴力问题和往几年相比少了很多。还有如果学生家里有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在学校的状态,我们也去和家长沟通。”
学生的情况总结
针对所有的受访者,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校园暴力行为或者指向的学生,然后再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校园暴力必须插手的“旁观者”
钟悦的同学说:“如果不是英语老师,我也不可能会坚持下来,并且成绩提高,当时老师帮助我走出来,我很喜欢老师,我想学好英语。”
粟老师班上的女生,因为粟老师的介入,和妈妈有了更好的感情交流。
可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有问题能够被老师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问题都能够靠老师解决,就像钟悦的男同学、杨丽的同学。
钟悦的男同学家的情况,老师无法解决,因为他父亲给他的家庭教育过于“霸道”,老师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撼动一个学生家长的思想,也很难撼动。同样朱博明的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也是值得商榷的。
有学校在教孩子怎么成长,在农村其实一些“爸爸、妈妈”也需要学校教育他们怎么做父母。
杨丽的同学的情况。这种同学在正常学校里根本不能跟上普通同学的步伐,反而会收到普通同学的歧视,特别是在小学,学生都还不成熟的时候,甚至会对智力问题学生造成伤害。她的父母也无法指导、教育她。并且在我们整个市也没有一个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建立的学校,他们遭受的校园问题、甚至是校园暴力问题又该谁来解决?
校园暴力虽然是发生在学生之间,可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思考自己的责任。
原生家庭与性格
对比钟悦、贺志豪、蒋世杰的家庭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可以塑造出孩子不同的性格。没有人会否认:钟悦的温柔、细心;贺志豪对妹妹的呵护、聊天时能抓住重点、玩闹有度;蒋世杰的调皮、较差的成绩、对事情的不认真。与家庭有关。
最近很火的“在猪肉铺起舞的9岁芭蕾女孩”,她的父母虽然忙碌、没有能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他们一直支持与关心着女儿,尽力给孩子更好的,加上“彩云计划”公益项目的发起,让阿云和众多的乡村小孩有了追梦的资本。
家庭对于社会来说有许多,可对于孩子来说只有一个。不论富裕贫穷,家人对孩子有关心、能支持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
孩子性格有缺陷、发生校园暴力,不完全是孩子的责任。除了自我反省,他们应该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创作手记
要认真创作一个作品真的是费心思和精力的一件事。通过这次创作我才发现自己还很欠缺写作能力,这时才意识到张玉洪老师平时让我们多看别人的作品,分析别人的作品有多么重要。可是也要注意只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创作中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看别人作品吸收到养分要浇灌到自己的田地里,才能长出花朵呀!
还有对社会的观察确实也是一件有趣并有用的事情。我其实是偶然路过中学门口,当时刚刚看到班长在群里催大家做返乡调查的作业,也在思考自己应该写什么。这督促了我把自己的目光从手机转移到我身处的社会中,才会发现张浩的事,从而引发我的思考。
一等奖庄思静作品点评:
“校园霸凌”一直是近几年新闻媒体、影视作品和公众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庄思静同学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从一次学生的闲谈中偶得新闻线索,并沿着这个线索展开了一系列深度访谈,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并做了全方位的报道和呈现。稍显遗憾的是作品如果能够逻辑性再强一些、素材再凝练些,其震撼力可能远不止于此,来年加油!
点评人:王英钰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