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当燃烧,志愿有你我”采访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周雨鑫
周雨鑫同学是我校21级新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她在校期间就多次参与校内志愿活动并获一致认可,最近她在校外完成了志愿时长为期四个月的社区核酸采样工作。
防疫卡口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面对疫情,大兴北臧村镇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坚决守住村庄“哨点”,为疫情防控筑起坚强防线。在今年暑假期间,为响应社区志愿服务的号召,周雨鑫同学报名了“北臧村镇防疫在行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并被大兴区北臧村镇青年志愿服务队审核录用。主要工作是每天在固定场地给社区的人做核酸采样。在全民防疫的关键时刻,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就是选择肩负起“我为人人”的重任。
面对采访,周雨鑫同学表现得无比自信和真诚。在问及周雨鑫同学心中的志愿者形象时,她说:“在我的心目中,志愿者是奉献他人不图回报,提升自己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普通又不普通的人。因为我认为志愿者们敢于牺牲小我,在大部分人无法承担起重任的时候,他们能够站出来,这就非常不简单。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是普通人,但当他们站出来时就变得不普通了。”
周雨鑫同学展示了心中的志愿者形象后,进一步表达了自己选择成为其中一员的初衷。她细致地将各种因素一一列举了出来:“客观上有很多因素,社区志愿服务的号召、家人朋友的支持、总体社会的呼吁,但最主观的因素是我自身的想法。并且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自身想法。“她认为,自己虽然不能做伟大的事,但能用伟大的心做一些小事。再细微的举动,只要能帮助到他人,自己都乐意上前并心情愉悦。因此加入志愿服务,定能带给自己更多收获。又因为受到了社区志愿服务的号召,她明白自己应当担上这份责任。最后是身边人的支持让她更坚定了加入志愿服务的决心。“成为一个不图回报,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人。”是她的追求,“人文关怀和社会自觉”是她所认同的最可贵的品质。
在对各种因素做出排序时,她毫不犹豫地将主观因素放在了首位。她认为,志愿服务是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正是因为自己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才会关注到社区的号召,因此主观因素是大于客观因素的。内生动力在她心里已经胜过了外界动员的声音。
她在回忆志愿服务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时,低头陷入了沉思。再抬起头时,温暖的笑意已经蔓延上她的脸颊。“我志愿服务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社区的人做核酸采样,每天要接触很多很多的人,但我们的交集只有半分钟的时间。但是有一个人做了一件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事,她是一位阿姨。那天我照常工作,当给这个阿姨采完样后她没有立刻走掉,而是从包里掏出了几块糖递给了我,还跟我说了句‘辛苦了’,我当时真的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并且觉得选择来做志愿服务是一件特别正确的事。”说到这里,她的神情令人动容。
历时一整个暑假的志愿服务结束,周雨鑫同学有很大的收获。不仅认识了很多同为志愿者的朋友,也结识了很多从事志愿服务已久的前辈,并跟随他们学到许多经验,前辈们的帮助让她很快就熟悉了工作;参加志愿服务也丰富了她的生活体验和阅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体验到了‘大白’们的辛苦,现在我可以理解他们并且非常配合。”她这样感慨道。
选择了好路,却并不好走。其间辛苦与波折无可避免,周雨鑫同学深有体会。她正色道:“大家应该都知道平时给我们做核酸的大白他们很辛苦,参加志愿服务我也有幸体会到了这种辛苦。防护服是密不透风的,尤其是夏天,非常闷热。我有几天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想到了我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就是牺牲小我为大家服务的。再加上一些人在我给他们采样过后对我说的那句‘谢谢’,我就又满血复活了。”
志愿者-彭傲
彭傲同学是我校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志愿者。他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除了在学校参加志愿活动,彭傲同学在家乡也利用寒暑假积极到市团委等场所参加志愿活动。
彭傲同学参加了诸多志愿活动,在他看来,志愿者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的高大上。接着他详细列举了几个他认为的志愿者特征:“志愿者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想法,一是要有时间,二是有这个意愿,三是有相关平台。”接着,他又讲到了志愿活动的类别。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到:“在我看来,志愿者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协助图书管理员整理资料和红十字会的宣讲,志愿活动还有其他更多样的形式,比如说下乡帮扶。”彭傲同学特别提到了疫情下的新型志愿服务活动。前两天,他的家乡因为疫情封城了,受此影响,有一个农户地里的萝卜卖不出去了,农户自己也没有办法雇人帮忙拔或者卖,但封控的小区需要菜,彭傲同学家乡那边的志愿者组织就与其协商,之后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在帮助农户拔萝卜的同时,也帮助他们装车配送到受封的小区住户那里去,并进行一条龙服务。他还提到“不一定非要穿上志愿者红马甲才是志愿者,看到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手,这也算是一种志愿行为。”
彭傲同学现在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很多经验,但是其实最开始,彭傲同学参与志愿服务也是生疏与茫然的:“开始成为志愿者是因为学校有统一注册的志愿服务平台,每个人登记报名后就拥有了做志愿服务的资格。之后是因为暑假期间正好在家里,有时间,并且遇到了志愿者招募平台,就碰巧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多少经验,也很迷茫,和其他新人一样,只有一腔热心却对工作并不十分熟悉,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别人。后来,在学长学姐的引导帮助下,他渐渐知道了工作该怎么做,走上了志愿服务的道路。正如他所说,志愿服务组织就是给热心但不知道怎么帮忙的人一个平台,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别人。
彭傲同学对志愿服务的定义不拘泥于常见的图书管理和宣讲活动,这和他广泛地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是离不开的。“从大一到现在,基本每个寒暑假都会去参与一下。”广泛地参与也让他有了很多收获。
谈到志愿服务带给自己的收获,彭傲同学感触很多。志愿服务锻炼了他的个人能力,让他知道怎样去做一份工作。通过志愿服务,他看到了其背后的全部流程:从前期的策划活动到中间突发状况处理,再到后期如何颁发奖状等不同的幕后工作。这些工作每一项都需要准备周全,都需要有人去负责,很复杂,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简单。他还通过志愿服务拓展视野,在参加过程中,彭傲同学接触过领导,也接触过群众。与他们接触,让他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只拘泥于大学的课本知识。他提到了今年暑假的工作,“今年夏天在团市委工作的时候,有过和领导一起开会的经历,见识了那个场面,也一起下乡去实地走访调查。”这些,都是彭傲同学独特的志愿服务经历。
彭傲同学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的同时,也鼓励其他同学多多参与。正如他家乡的志愿口号:“有时间,多做志愿者,有事情,多找志愿者。”他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志愿者大家庭,为社会做贡献,“鼓励各位多多参加活动,成为一名为社会作贡献,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志愿者。”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