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2日下午,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处主办、文化传播学院承办的增光传媒前沿论坛“传播与社会发展”学术讲座在北京校区致远楼908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绍根教授应邀出席并作“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麟老师主持,文化传播学院2024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全体参与。
以“百年文风建设路”为主线,邓教授围绕着“中国共产党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新闻文风建设”、“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历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倡导‘短实新’新闻文风”五个方面穿透历史纵深,展开深入探讨,为新闻学子打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窗。
邓教授援引了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梁衡对“文风”的界定,即凡是经文字、语言、艺术等手段之传播而成为一种时尚的,都可以算作文风。在此基础上,邓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历程中的重要实践,重点回顾了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同志发起的《反对党八股》文风改革。他指出,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风运动,不仅清除了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文风积弊,更通过倡导“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
邓教授进而通过剖析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这一标志性事件,以及“走转改”实践活动中的创新举措,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文风建设方面的系统性规划。
邓教授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浙江的工作经历,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文风建设的一贯重视。他还阐述了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习近平总书记撰写的短评不仅体现了其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还彰显了其在2004年首次提出的“求短、求实、求新”这一文风改革的核心要求。
讲座中,邓教授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文风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系统梳理了以“2·19”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8·21”全国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为纲领,以《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为制度保障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文风建设实践图谱。在他看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已然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驱的良性发展格局。
邓教授详细列举了一系列采用夸张手法、标题党倾向严重的浮夸自大文风实例,深入探讨了“低级红”和“高级黑”等现象,剖析了这些不良文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强调,在新时代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正向构建,是一项既充满挑战的长期工程。在他看来,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号“浙江宣传”与央视总台节目《主播说联播》积极尝试,探寻文风革新的具体实践路径。
邓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短、实、新”的文风精髓进行了详尽解读:“短”即追求精炼扼要,直击要害,言简意赅,确保信息传达直接且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实”则意味着紧贴实际,拒绝空谈,言之有物,倡导基于实践的真知灼见,摒弃照本宣科的陈词滥调;“新”在于勇于探索新知,面对新挑战时展现出创新思维、新颖策略与鲜活语言,力求见解深刻,焕发新意。
在讲座尾声,邓教授进一步指出,文风背后映射的是工作作风,改文风绝非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调整,而是一场更为深远的变革。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建设要反对“长、空、假”文风,提倡“短、实、新”文风,就必须坚持言为心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文。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乔琳、康瀛天等同学积极提问,讨论AI技术使用对文风的影响。邓教授逐一细致解答,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短实新”新闻文风建设的认知。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