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中国情景下算法的社会性生产过程研究——增光传媒前沿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11 04:10:00

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研究生处主办、文化传播学院承办的增光传媒前沿论坛“传播与社会发展”学术讲座在北京校区致远楼509举行。此次讲座主题为《中国情景下算法的社会性生产过程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晶老师主讲,我校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吴麟老师主持,文化传播学院全体研究生参与。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何晶教授长期耕耘于政治传播领域,在媒介与阶层议题上有着系统的研究。此次讲座,她立足中国情境,从社会性生产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算法的生产过程,并对其中蕴含的政治经济意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讲座伊始,何晶教授便强调了算法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她指出,算法作为平台时代的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引发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变革。因此,对算法的社会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这些后果的成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座中,何晶教授阐述了算法社会性生产的概念和内涵。她指出,算法的社会性生产过程是一个涉及多个主体和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从数据的收集、处理到算法的设计、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全面理解算法的生产过程,就必须将其置于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



随后,何晶教授详细分析了算法的社会性生产机制,她将算法的内部生产过程比喻为“三驾马车”,即算法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过程是由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与运营管理者三方共同协力完成,何晶教授进一步指出,由于其中存在着权利分配不均衡的问题,算法的生成体系也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如由于算法工程师的话语权不足导致互联网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与此同时,算法的社会性生产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等外部因素的深刻影响。例如,政府、企业和媒体等主体在算法的设计和使用中,往往会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偏见和歧视性。此外,算法的生产过程还涉及到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在社会性生产的视角下进行审视和解决。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何晶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她耐心解答了大家关于算法社会性生产过程的疑问,并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讲座,何晶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对算法研究设计的全过程,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算法社会性生产过程的机会,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探讨算法与社会关系的平台。正如何晶教授所言:“算法的生产是一个社会多方参与的过程,算法的治理也理所应当由社会多方协力共同完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算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