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戏剧与影视学系校级讲座回顾 | 赵宇老师谈非洲鼓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2-05-07 02:15:00

2022年5月5日18:30至20:00,由文化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系主办的校级讲座《鼓语——非洲鼓的前世今生》于腾讯会议顺利举办。本次讲座邀请非洲鼓演奏家赵宇老师作为主讲嘉宾,由戏剧与影视学系刘婷婷老师主持。



Djembe是什么?

Djembe 起源于十三世纪西非曼丁人建立的马利王朝,属于部落民族中古老而传统的乐器,以轻快的节奏、欢快的旋律、密集的鼓点传递着与之相应的思想、历史、文化、艺术,表达所遇情景、心境、生活等特殊的民族风格。

“Djembe”一词由两部分组成:“djems”意指“密集树林里的树”,“be”指的是“山羊”。非洲鼓就是用整木掏空,以山羊皮盖之端口制作而成的。

赵宇老师说,非洲鼓是很自然的乐器,是非洲音乐的灵魂,在它所有的制作材料中,唯有铁圈是不自然的。而在非洲,铁匠被视为是“能将石头变成铁”的拥有特殊魔法的人,因此“铁匠”成为第一种与Djembe有关系的职业,大家坚信Djembe在西非的传播是因为铁匠们的迁徙。


Djembe从哪里来?

赵宇老师从一段为了热爱奔赴Djembe生存土壤的经历出发,将同学们的视线引到Djembe的发源地——西非。

他还播放了视频《Foli》,带领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几内亚原住民嘹亮的歌声与富有情感的鼓声,让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原生态音乐自由而随性的魅力。




在今天,Djembe 作为西非地区庆祝仪式上的核心乐器,已经融入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传递内心感想的载体。


Djembe在传达什么?

那么,Djembe到底在传达什么呢?通过一段视频,赵宇老师带领我们在节奏之外,找寻Djembe及其文化的根本意义。视频中的音乐家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的手中都拿着同一支鼓,他们在用风格鲜明的鼓点向世界诉说:

我们是自由的

我们互相尊重

我们要团结在一起

我们要快乐

我们要懂得宽容

我们要保持我们的人性



虽然Djembe不是中国传统乐器,但是它在讲述着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东西。正是因为它承载着这样一种普世的价值取向,更坚定了赵宇老师想要推动Djembe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决心。他说:“音乐是为每一个人服务的。”回国后,他开办了非洲鼓教室,用非洲人的观念和方式去教学推广,让现代社会的人关注到这样的乐器。

曾有媒体采访赵宇老师:“在这个中国本土文化逐渐流失的时代,为什么要去保护非洲的传统文化?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

他笃定地回答:“无论是亚洲的还是非洲的文化,最终都要归终于人的文化。它们所承载的文化都是人类共同追求共同拥有的。当我们在做任何选择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多要考虑的不是带来什么经济价值,而是这件事背后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以视频连线或发送文字的方式踊跃提问,赵宇老师耐心详尽地进行了解答。


Q:

老师好,很多乐器在应用在影片配乐时会迎合一些特定的情境,

那么如果非洲鼓引入影片音乐,可以用在什么样的情境或氛围里呢?


对于这个问题,赵宇老师以经典影片《黑豹》中非洲鼓的运用为例,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风格化的乐器运用在影片创作中,引发同学们对于学习影片配乐的兴趣与思考,并表达了对热爱音乐的同学们继续发掘非洲鼓的潜力的殷切希望。



“Djembe是没有界限的,是人,制造了界限。”赵宇老师认为,年轻的态度就是不轻易给自己设置界限,不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认知之内。在讲座的最后,他播放了一段自己与家人和学生一起演奏非洲鼓的视频,并鼓励我们突破自己的界限,和其他热爱音乐的朋友真诚地聚集在一起,分享自由与快乐,遇见更好的自己!


至此,讲座在欢快的鼓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再次感谢赵宇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前沿知识与精彩内容,相信同学们一定沦肌浃髓,受益匪浅!


供稿/赵悦同

供图/宫婉婷

Copyright© 2020 文化传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传播学院视频号
文化传播学院公众号